改变中,说实话自己之前是一个根本静不下来看书的的那一类人,对自己没耐心,一个完完全全的表现型人格。在笑来老师说的三个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别人的心肝)里我无一避免的待在里面,在操碎别人的心肝应该配最近比较火的图。静下心来看书,注意力的提高是我开始看书的初衷,室友窑子同学说的对,看书使人心静。看书可以培养注意力。
最开始从小说看起,从吸引力来说小说更容易看下去,在看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之后,我试着看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遗憾的是没看完,或者说在看的过程中太容易注意力分散,给自己一个理由能力不够,继续培养,所以紧接着看完了《雪人》,很巧的是一个是瑞典一个是挪威,两个典型的北欧国家。所以接下来的《万物简史》出现在kindle中并且写出一些笔记,是因为我确信我一定会看完并且认认真真的看完。
他们处在同一平面,他们都在沿着用一个方向旋动......,你要知道,这是完美无缺的,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这几乎是很神奇的。在那十分遥远的过去,在某个无法确定的时刻由于不知道的原因,科学史称之为t=0的时刻诞来到了。
对于这段文字,在脑海里最开始是空,因为对于宇宙我认识的太少,就是在白茫茫茫一片与浩瀚无垠之间切换,关于t=0,引入眼帘的永远是过去,看不到的是未来。
当我们把电视机调到接受不到任何信号的频道,你所看到的锯齿形静电中,大约有百分之一是由于古老的大爆炸残留物造成的,所以下次你抱怨的收不到图像的时候,你总能看到宇宙的诞生。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还有关联的,你看不到不代表他不存在,知识的限制决定了你根本想不到。在这里我想到了笑来老师说的对与机会的把握,机会一直都有,你没有准备你看不到机会。看到了不去思考与行动,你也把握不到。其实我就是想说学习与行动你会发现更美的世界。
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特定的宇宙,是因为这个宇宙适合我们的 存在,是不是有一种存在即合理的说法。宇宙中的大多数恒星体系都是成双的,这使得我们孤零零的太阳显得有点奇怪,对于事物的总结,将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推论,学习中的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
作者在文章中说了一段话,我不是特别认同,即使另外一个文明知道我们在这里,也能从望远镜看到我们,他们看到的也只是200年以前离开地球的光,因此,他们看到的不是你我,看到的是法国大革命,看大的事穿着长丝袜带着假发套的人,是不懂院原子或者什么是基因的人。
这只是我们对现在拥有的技术知识做最初的推断,把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强加在想象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东西之上然后做出的判断。也是的我突然想到刘润老师提到的马斯洛五个层次的需求理论,管理者交叉激励能带来什么好的结果。也许是自己的无知,作者说的确实是对的。我只是表达一种观点。
在书中看到这么一句话,即使我们其实并不孤单,实际上我们还是孤单,想到自己在良渚博物馆里看书,安藤忠雄的设计,在一楼看到那么美好的国画,看到如此舒适美好的设计,不知去跟谁分享。
一颗中子星核的密度如此之大,里面的一调羹物质会重达900亿千克。
看待这句话想到,我们用器具装物品时会使用密度小的装载密度大的物品吗,密度如此之大的一个点回直接把密度小的东西压破。这是一个压强问题,水银密度这么大,破碎之后的挥发。密度很大的东西形成黑洞,连广也无法摆脱他的引力,如果一只把光吸收进去能量就会变的越来越大。
时间不早了,我要去解决我的疑问了。
有你们在一起写作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