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我们这代人容易知识焦虑,害怕被时代淘汰。
为了提升自己,我们买了很多网络技能课,为了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我们报了很多周末线下读书会。
每当有名人或者朋友推荐好的书籍我们就购买,每当有新的课程我们也忍不住购买。到了年末清理家的时候,有太多的书籍看不完,有太多的课听不完。
为什么我们容易陷入低水平的勤奋?
日本著名的作家桦泽紫苑的书【学习的精进】可以找到答案。作者是位高学历的医师,高自律的坚持14年阅读与写作,高产量的作家每年出版一到两本书。
在日本掀起了学习效率的风潮。他在书中深入浅出的教我们,如何做一位高段位的学习者?他有30年的教学经验,从心理学、脑科学等来诠释高段位的学习方法。
成为一位会读书,做事又高效的人有什么好处?
1,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人生有更大的成就。
2,可以提升我们的能力,获得幸福。
3,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错误的学习方法:只输入不算真正的学习。
日本的茶圣千利休说:“规矩礼仪,务必先尽守之,然后破之,离之,然皆不可忘本矣。”
在日本“守、破、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精髓。
“守”是指跟随师父学习,要严格要求执行。
“离”是指掌握并学透本门派的知识,才开始学习研究其他的门派。
“离”是指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然后自创一派。
我们为什么会有速成心理?
记得书中讲到美国的电影【社交网络】的影响,日本人开始使用Facebook。
作者在互联网上开办了【掌握Facebook基础技能方法】的课程招生,经过一番努力只有3人报名,于是作者把名字改为:【让您成为日本顶尖的Facebook达人】不到3天报名满100人。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越是初学者越喜欢速成。可以发现图书馆很多技能类的书籍标题都是【**从新手到大师之路】、【小白如何逆袭成为月入十万写手】等。
在深圳听过一位自媒体大咖的分享:他最开始的写作课卖得不好,于是分析原因发现文案不太好,他努力研究广告说服力,研究那些爆款课的文案,最后把文案修改完,充满了痛点直击小白的心底,结果写作课卖了几万份,赚了2百万左右。
总结:所有让你有所行动的东西,皆因利用了你的情绪。知识商人打焦虑牌更容易出货。
如果我们一味的学习输入知识,看起来是知识,本质是信息。
因为输入的信息,只有在脑海里加工才能形成知识。然后去行动实践才能获得反馈,是好是坏再进行反思改进,才能真正形成属于我们的智慧。
今年我特别想学习心理学,于是在一位知名的大咖推荐下买了7本心理学著作,买了之后就后悔了,内容生涩难懂,我连翻阅的勇气也没有。最后不得不把那些书处理了。
用“守破离”来解释,我在心理学的认知处于小白状态,而那位大咖的段位很高,他是站在自己的高度“离”来推荐书,当然不适合我。学习在“守”的阶段,要认识自己的水平与需求,然后选择适合我们的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标学习法:可以运用在生活与职场
作者曾经在日本当医师工作期间,要去美国交流访问学习。那时候英语口语不是特别好,阅读和写作比较擅长,于是他找到英语培训机构,想要在半年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老师问他:你要达到什么水平。
作者回复她说:我想达到和美国人正常交流的水平就好。
英语老师说:可以说出交流水平的具体程度吗?
作者说:我需要在美国应对各种高端的医学研讨会,以及医学研究发表。
英语老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对一的英语辅导课程,每次上课前都给作者发一些关于美国的英语医学类的文章或者报纸。并且让作者看着医学文章朗读出来。不会的再查词典,每次阅读完后,作者需要面对英语老师讲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想法。
在这期间做了大量的医学文章的练习,每次作者发表一个观点,英语老师都会反驳,作者再用英语反驳回去。学习的过程就相当于辩论会式的展开。
大约过了三四个月后,作者明显的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有大的突破,半年后去美国开研讨会,不仅可以听懂医学教授的英文发表,还可以流利的用英语表达感想。
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目标式的学习方法。身边有很多想学好英文的人,但是效率都不高?主要的原因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目标和目的不太明确。
我也有作者类似的经历,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在日本学习日语的学生,一种在中国学习日语的学生。因为在日本学习面对生存压力,不得不在说日语上下功夫。而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以考试为主,忽略日语口语。通常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困难。
作者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比喻成一张地图上,我们想从广州前往深圳,深圳就相当于我们要前往到目的地,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路线可以用什么方法或者手段去实现。如果我们连去哪里的目标都不知道,就匆匆茫茫开始学习,什么时候可以学好就不知道了。
3:7黄金学习法则
作者提供了一个高效学习的比例3:7黄金学习法则。意思是我们输出知识量是输入知识量的2倍才行。
这几年有位90后的李叫兽年纪轻轻就当上百度副总裁,据说他对自己学习的要求就是输出量是输入量的5倍。
对于理解一句概念,他的做法是找到5个相关的案例来全方位证明。这个输出能力对自己好狠,所以才会有后面的成就吧!
我们每次参加线下的课程学习,可以将输出作为输入的前提,学习结束后和朋友做分享或者写感想都是一次很好的输出锻炼。
总结:有输出才是学习,在学习之前先慢思考,想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和方法。然后快行动,多反思改进,踏踏实实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