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励志电影常常会让我们在热泪盈眶中获得力量,在一地鸡毛的苟且中再次鼓起勇气不断向前。
恰如《阿甘正传》、《当幸福开敲门》和《美丽人生》等众多电影,成为了教科书式的经典,生命力经久不息。
今天讲的这部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原名《Front of the Class》,讲述了一个得了妥瑞症候群的小男孩克服疾病,实现梦想的历程。
电影没有歇斯底里的过激描写,始终保持着一种温馨和缓的节奏,观影体验非常棒。
波波得了妥瑞症候群,时不时地肢体抽搐,并发出怪声,而且不能控制自己。
得了这种病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波波通常要花常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但他接受了它,还亲切的称呼自己的疾病是 “小伙伴”。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
他的噪音经常打断老师上课,然后被老师批评。
同学们在课间嘲笑他,欺负他。
爸爸因为被他的噪音打断说话,恼羞成怒,大庭广众之下对儿子大吼,引得众人侧目。
大家都以为他是故意发出噪音来引起别人注意,所有人都要求他“自我控制”。
但是,这种病是不能自我控制的。
看到波波这个眼神,真让人心疼。
同样的遭遇也经常发生在“抑郁症”病人身上。
不了解这种疾病的人,都觉得抑郁症患者是“矫情”、“废青”,甚至不负责任地瞎出主意, “你要想开一点”,“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言语对一个病人来说,除了伤害什么作用也没有。
这些都是他们事不关己说的漂亮话。
没有人注意到生病的人究竟有多么痛苦。
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也让我们管窥到这个症候群体的生存状态。
成人都没有工作,小孩都在家不上学。他们是被社会隔绝的一群人,也是被放弃的一群人。
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觉得丢脸放弃了希望。
但波波没有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因为有三个人改变波波命运。
第一个是他的妈妈。
这是一个独立又优雅的女性。她坚强又乐观,在离婚后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她也是一个积极的问题解决者,有与普通人不同的决断、开明与智慧。
与丈夫和平离婚,她平静的接受事实,不多纠结,继续自己的生活。
波波在学校被歧视,她认为学校不公平,马上带着儿子转学。
她从图书馆借回一大堆医学书籍,自己研究并找出了儿子的病症,主动跟医生沟通,确诊病情也让儿子轻松不少。
在知道这个病无药可医后,她哭了,却依然安慰儿子,
"如果没有办法治愈,也总能找到正常生活的方法。"
她带着儿子参加互助团体,希望通过了解其他同症状患者的生活,让波波学习到正常生活的方法。
结果,接触到全是抱怨和负能量。她立马拉着儿子离开了。
没想到,波波看到这群人的废青状态后,却下定决心要跟他们活的不一样。
在波波成长的道路上,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鼓励他:
"这一刻不放弃,下一刻就会有希望。"
所以,波波求职时,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
后来,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
有人说,忧郁症的唯一解药,不是治疗,而是来自家人朋友的爱和支持。
波波之所以如此乐观的努力,离不开妈妈的爱和引导支持。
第二个人是一个学校校长。
波波转学后,他无意识的怪声再次引起老师们的不满,并投诉到校长那里。
这位宽厚的校长没有责备他,反而把他带到了音乐演奏会,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老师和同学们理解了波波。
“你喜欢发出怪声惹人讨厌吗?”
“不喜欢。”
"那你为什么会这么做?"
“因为有我有妥瑞症候群。”
“那是什么?”
“我大脑有问题,所以会发出怪声。”
“但你想控制就能控制是吗?”
“不能。这是一种病。”
“怎么没接受治疗?”
“因为无药可医。”
“我们做什么才能帮助你呢?”
“我只希望大家别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做的好!布瑞德。”
全场师生起立为波波鼓掌,波波眼神里洋溢着快乐。
从上面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这位校长多么宽容和睿智。
只是几个简单的问句,就消解了大家的歧视,并对波波报以同情和敬意。
波波从他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受此鼓舞,波波确定了他的终生事业——成为一个引导他人的“教师”。
一个好老师的一次善举,改变了另一个人的一生。
而这个人接过他的衣钵,又将这种正向的影响力带给更多的人。
这是一个善的轮回。多么美好!
波波遇到的第三个贵人,是他的伯乐。
波波到处投简历,他的履历很漂亮,几乎所有校长都给他发了面试邀请。
但是一到面谈环节,校长们都不能接受他的残缺。
父亲叫他去工地帮忙,劝他放弃“教他师”梦想,接受现实,找一份别人愿意要他的工作。
他不放弃。
“我如果放弃了,就等于认同那些说我不行的人。”
幸运地,一所学校开明的校长接受了他。
他们的理由是,“我们一直很骄傲能够教给学生,永远不让任何事情妨碍他们的人生。如果我们要教学生,我们就得以身作则。”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吧。
波波如愿以偿当了老师,并用心地准备课程教育,实践了他的教育理想。
"就算学生与众不同,也要给他学习的机会。"
“我不会给他们设限,他们可以随时问我任何问题。”
波波做到了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他的课堂总是那么自由、欢乐。
一个患癌症的小姑娘,在他的鼓励下非常坚强乐观。
她的妈妈对波波十分感谢,说他让女儿得到了尊重和快乐,改变了她的一生。
一个多动症小男孩,在他的引导下能够流畅的阅读。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的心都被这个残障老师收服了。
上天总会奖励那些真正用心的人,波波被评选为“年度最佳教师”。
一个名师的诞生了。
一场伯乐与千里马的邂逅,奏出最美的和弦,既成就了个人,也造福了教育。
电影的最后,波波也改变了父亲的看法。
他开始真正为儿子感到自豪,并为他的学校捐赠了书架。父子终于和解。
波波也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真正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挚爱。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和接受的故事。
尽管电影全程都充斥着男主角波波“聒噪”的怪叫声,但依然不减其满满的善意和温情。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波波那张始终阳光灿烂的笑脸,极具感染力。
正常人初见怪异的男主时,也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受。
但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慢慢被他的阳光灿烂的笑容感染,被他越挫越勇的乐观打动。
这种真实感,让电影产生了真正鼓舞人心的作用。
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希望就在下一刻。
不要让任何东西阻挡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