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子"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的解读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天地不仁的〖仁〗不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仁〗,也不是普通人认为的"仁慈"的〖仁〗。

《孟子》《中庸》里都这样解释过〖仁〗:仁者,人也。

其实"仁"应该指人的一种思想观念。是在人类第一属性---生物属性基础上产生的第二属性---社会属性。

古人认为天与地是万物的主宰,老子更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天地并不是与人类一样,有各种小聪明小心思,只是无思无虑无为,自然任运。万物只不过是天地创造出来的小玩具。

二."刍狗"是古人草编的狗形祭物,天地把万物当成"刍狗一样,认真地制作出来,当成自己的中意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完成了他的功用后,也就还原回草绳秸秆了。

庄子曾说: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就是说,刍狗制成以后,还未作为祭品上供以前,用丝绸覆盖,小心翼翼地对待。等祭祀完毕,它也就失去了原来的价值。被丢在一旁,任人踩踏,或者拿去烧火。(很符合物质不灭定律的说)

这是警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要太自以为是,以为天上天下 惟我独尊,以为可以任性地挥霍大自然。地球在宇宙中不过一粒微尘,人类又算个什么呢?!

天地把人与万物同样对待,都当成各种玩具狗狗小挂件,人类就不要把自己当成二郎神的啸天犬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