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者链

1. 响应者链



响应者链.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触摸屏幕后,手机硬件受到触摸事件,分发给UIApplication,之后逐步传递到UIWindow->UIView->subViews(该数组从后向前遍历,即用户看到屏幕最上层的视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用户点击事件能及时响应了)。

// point是该视图的坐标系上的点
-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 1.判断自己能否接收触摸事件
    if (self.userInteractionEnabled == NO || self.hidden == YES || self.alpha <= 0.01) return nil;
    // 2.判断触摸点在不在自己范围内
    if (![self pointInside:point withEvent:event]) return nil;
    // 3.从后往前遍历自己的子控件,看是否有子控件更适合响应此事件
    int count = self.subviews.count;
    for (int i = count - 1; i >= 0; i--) {
        UIView *childView = self.subviews[i];
        CGPoint childPoint = [self convertPoint:point toView:childView];
        UIView *fitView = [childView hitTest:childPoint withEvent:event];
        if (fitView) {
            return fitView;
        }
    }
    // 没有找到比自己更合适的view
    return self;
}

hitTest方法会首先判断触摸点是否在self视图(当前视图),如果不在,直接返回nil,则self及其所有的子视图都被忽略处理该事件,此为第一层判断(1);如果当前点在self视图,则遍历subviews数组,如果数组中有view能够响应该触摸事件,则返回该子view(fitView),此为第二层判断(2);如果self的所有子视图都不能响应触摸事件,则返回self,由self视图处理触摸事件,此为第三层判断(3)。

第一层于第三层都好理解,但是第二层使用了递归去寻找最合适的子View,有点绕。着重分析下第二层,遍历subviews数组时,遍历的每个元素(从后向前,最后加入的view)执行hitTest时,又会从第一层开始,如果返回nil,那么就从该元素的兄弟视图开始执行hitTest,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兄弟视图能够响应hitTest,则直接返回,所有的递归操作结束,返回值会一直回传到最开始分发事件的hitTest;如果没有找到则转入第三层,返回self。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那天,我对一个走向天台的女孩说: 放弃很简单,但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放弃就结束,折磨会停...
    我叫尹承丽阅读 160评论 0 0
  • 向阳而生, 光明而活。 没心没肺, 活着不累。 自由自在, 胜似神仙。 向阳而生 我喜欢向日葵,它开花的时候,无论...
    胜者为王王臣森阅读 264评论 0 0
  • 在Python中,一个.py文件就称之为一个模块(Module)。 使用模块 1)使用模块还可以避免函数名和变量名...
    木凛阅读 209评论 0 0
  • 一直以来作为晋源的本土人民对晋源的变化真的只能张大嘴巴惊叹,这变化得一一道来 从小我们村就仅挨干渠,...
    liana112阅读 3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