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我从教以来坚持最好的习惯,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坚持学习,坚持提高自己。一位教育名家曾说,最可怕的教育就是一群不读书的人,带着一群需要读书的人在学习。但阅读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论的提升,我们日常工作还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理论实践缺一不可。
最近一直在看《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特别是对如何有质量地进行观课,我了很深地认识,也可以说改变了自己以往地认知。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与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即为观;利用心灵和理想的力量进行感悟,体验与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理解即为察。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观课是我们读懂课堂的关键步骤。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经常进行的是对于别人课堂进行的听评课,忽视了对自己课堂的观察与反思。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审视自己的课堂才是进步最快的方式。那我们先来看一下观课的步骤:首先可以将自己的真实课堂进行录制,一定要真实课堂。如果我们观察自己进行反复演练的课程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毕竟跟我们的常态课是有区别的,常态课才是最能反映我们的问题的。比如我之前也录了两节节课,都是是常态课的录制,虽然惨不忍睹,但确实反映了相关问题。但在调整后,进行二次录制的时候,有意的注重第一次所遇到的问题,确实能够成长很多。而对比之前的公开课视频,就会发现表演痕迹比较明显,虽然第一次有些惨烈,但确实让我成长更大。
接下来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录进行整理,观察自己的不足,比如我在课程录像中就发现,自己的问题比较单调,一节课问了很多次“对不对”“好不好”,还有我一直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等现象,我也记录学生的表现。
然后选取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片段进行仔细分析。
并发现教学的新的可能性。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师的个人快速成长。
我选取了一段是学生小组进行探索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类型的活动片段,在整个活动中,我发现由于没有提前安排学生准备正方体的个数,所以有的孩子只做了一个,那他就无法更好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还有我在问题设计中,比如对于相对面的探索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自主通过展开折叠进行探索,但由于问题设置不当,学生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所以也没有立马得出我想要的结论。面对整堂课,观察自己的优点,也发现自己的缺点,一步步反思,一步步成长。在第二次录课时,明显发现通过理念的改变,以及教学设计的改变,课堂效果提高了很多。但课堂反思并不是一味的给自己的课堂找茬。
在本书指出,利用三顶帽子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发现课堂。黄帽子是肯定,是乐观主义。黑帽子是质疑和否定,分析自己的课堂存在有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问题遗漏了,没有完美的课堂,所以质疑也是必要的。绿帽子是新的发现与调整,思考还有什么更好地思路。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找课堂优点,肯定自己,为自己建立信心,但也不能盲目自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哈姆雷特,我们也可以让其他人一起帮助我们分析。
超越就是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直面弱点,超越一般。
进步除了要观察自己,还要取他们之长处,补自身之短。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心观察其他教师的课。观察其他人的课程中学生表现,教师的设计,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产生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我们在之前其他同事有关垂直的课堂中发现,当时课堂中观察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第一次就利用三角板绘制垂线,经过询问学生与老师才发现,教师认为三角板的直角很好识别,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演示垂线的画法,而学生确实认识三角板,但确实不清楚画垂线时如何放置三角板。这也是学情分析的一种判断失误,但这位老师也在后面的教学中及时发现了问题,并意识到“纠错并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观课的最终目的还是学习,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观察他们行为反射的原因在哪里,他们这样的表现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设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又该如何解决同样的问题。比如刚才说到的垂直画法的讲解,如果我来讲,该如何进行,会不会因为学生的表现跟自己的预期不一样而发怒?
这本书充实了我们对观课议课的了解,确实也帮助我们了解了观课议课的真实模式,但如何实现观课议课,还是应该我们自己去体验。其实这也是理论加实践地结果,如果我们只是进行阅读学习而不付诸行动,那么我们会发现,观课议课对我们帮助好像也不没有太多。而如果只是自己无目的地观课,这也是无效的。
没有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将漫无目的,也缺少了研究二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研究,所以理论知识的补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也帮助我们找到努力的方向。理论加实践,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