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子里的那些树


脑袋瓜里不知咋想的——人呢就不说了,老家村里村外的那些树,居然也叫人牵挂不已。

乡亲们种那些能长成又高又大的树的原因,先前主要是为了能够在盖房子、打家具的时候就地取材,不用再花钱到市场上购买。各家各户在院子里最爱种的树有椿树、榆树和泡桐树,间或还会有几棵枣树。榆树可以做房梁,椿树是做家具的上等材料,泡桐树材质又轻又软,可以做家具的装板。那些杨树、洋槐树等都是种在大路的两旁,或者是水塘和小河的堤岸上。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院不栽桃"、"家家有榆"等,是大家坚持的种树习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笔者也只知道个大概:"桑"与"丧"谐音,大家认为门前有"桑",是一种大不吉利;"榆"与"余"谐音,图个吉利;"鬼拍手"指的是杨树,因为那些杨树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过来,就会"哗哗"地响个不停,在夜晚常常搅得人睡不好觉。

庭院中央忌种树,为嘛呢?一种说法是,院子是四四方方的,就是一个“口字,中间种了一棵大树,那就成了个“囚”字,说是很不吉利。哈,尤其老人很是迷信,叫人哭笑不得。

后来读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这样地句子,"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笔者才觉得大家的种树习俗应该属于地域性的习惯吧。从陶渊明的描写里看,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晋朝,柳树可以种在屋后,桃树也可以种在院子里面。那时的树就已经很多了,品种应该也不少了。

对那些上了年头的大树,甚至乡亲们总是充满了敬畏,谁也不敢轻易砍伐。有时候,大家还可以在树下看见烧纸(祭献)的残留物。这样类似的情感笔者在许多地方都遇到过,那些老槐树或是其他老树上面,"信男信女"祈愿的红色或黄色的布条挂得满枝都是。他们"祈愿"是为了寻求保护,乡亲们的"敬畏"却是害怕灾难临头。传说每一棵老树上面都会住着一位什么"神"或"鬼",伐倒大树是等于毁了这些神灵的家,会遭到恶毒的报应。即使花大价钱请人砍伐,也很少有人敢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现在,人们盖房子已经很少用到木材了,全部换成了钢筋水泥结构嘛。也没有人再自己请木匠打家具了,谁家想买家具都是到家具商场购买成品或是定做,那些家具的样式,比木匠们做出来的漂亮得多。每到春天,乡亲们还会忙着种树,不过都是一些新品种和经济效益好的树木。家家户户不再种椿树、泡桐树,甚至是榆树,一般都是种些低矮的果树;村子外面,一律换成了好卖的"速生杨",十年一批快速地轮换着。那些原有的树木,大多都零零落落地自生自灭在最偏僻的荒凉之地。

故乡,依旧是那个故乡。那些树木也依旧郁郁葱葱,他们已经超不过楼房的高度了,那些白墙,那些红瓦,那些闪亮的玻璃窗子,在树木的头顶和身体间熠熠生辉,一派殷实富丽的景象。在这些温暖的场景背后,偶尔,我还会想起那些老树。在他们悄悄退出故乡土地的时候,我不会忘记他们高大的身影。笔者也祝福故乡的人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幸福,希望他们也能像故乡的树木一样,朝气蓬勃,枝繁叶茂,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风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树木一直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人类的活动,一棵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 ...
    王家二少2阅读 3,456评论 0 3
  • 本文为理事会读写营[https://www.jianshu.com/p/7988060be74b]0144号习作 ...
    东城昔旧阅读 4,042评论 10 25
  • 故园芳草香 ■ 薛桂梅 过九街澧河大桥,穿过稠密的村庄,就是一望无际的泥河洼了。 往北望去,会看到树...
    傲雪红梅1970阅读 1,267评论 0 0
  • 说到童年,值得留恋的事物很多,比如秋天的芦苇塘,夏天的河流,春天绿色的田野,以及冬天温暖的火炉和房檐上垂下来的冰凌...
    时间故事阅读 3,093评论 0 0
  • 三月十二日是国家法定的植树节。这天,女儿问我:“爸爸,植树节为什么没有人植树呢?”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如今生活在...
    文耒阅读 5,186评论 34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