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这个话题也可以反过来写,毕竟真和假既是对立又是永恒的辩证,“真做假时假亦真”这似乎是一种智慧,甚至也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体系里的一部分,天地阴阳万物都有真假的属性轮换,人就是通过对真假的看法和理解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在绕口令般反复的理论逻辑里,感情与关系的规律像一个引线,点燃后结合自身的历程开始闪耀在孤独的暗夜。是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再到最后的离开,都是孤独的,所有陪伴就像是来到你的房间蹭网的人,寻求融化孤独的温度,在情感和关系的互动里得到些许的慰籍再走向散场,长到一段路,短到一场电影,一餐宴席。
恰如只要人想要开始故意的深沉,试图的整理,努力的看清,事物本质的时候,反而会愈发的迷惑。因为意图探秘的本质往往和现实得到的呈现有极大的落差,会让人失望。好像人都以为宠物像我们爱它们一样也爱我们,其实在它们眼里,或许主人就是一个简单弱智的“铲屎官”
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就是人经纬线,定义在一个坐标点上,通过这个点,再绑上同学、同事、发小、邻居等等若干的线,一个人的模样就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认识一个人不需要认识他(她)本人,我们只需要认识够全面的他的关系人就行,通过这些人的理解和反馈,我们完全可以“认识”一个从来见过面的人。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因为人所有的本质只有在与各个方面关系的存在中才能体现,表现出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的人,即使本人心里并不认可,基于事实的判断是常识,没有太多的辩解和回旋,除非承认自己的虚假,可这好像更难。
我是谁?是个终极的哲学和宗教问题,我心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很难回答,好在大多数人都不会纠结于此,这样才会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
感情为虚关系为实,在一个人所有的关系里,都有很大比例的假感情真关系,这些的关系有后天主动建立的,也有先天被动形成的。比如父母,就是典型的被动关系,虽然这并不妨碍我们爱他们,但确实没的选择。后天关系里最主动最亲密的就属于夫妻,虽然你可以说这不是我主动的,当初是他追的我,但是成立一个家庭关系却是你本人自愿的选择,这就是对关系的主动。
关系的建立就会产生情感,情感的萌生会促进建立关系,越是固定长久的关系,感情越持久深入,亲情就是如此。而通过感情孵化出的关系更迷人,但是会不稳定会时常变化。就像爱情里人们发现语言并不靠谱,“山盟海誓”是个对联,对应着“过眼云烟”。爱情最后用繁衍后代来锁定一个稳定的关系,人在社会里对自己坐标积极的建立是就是一生努力奋斗的写照。
做生意以后就开始和各式各样关系的建立,客户关系、材料关系、领导关系、服务关系……关系一旦形成,就要在自己的轨道上行事,关系就是资源、人脉和利润,就是饭碗就是社会地位的基础,就是公路上的加油站饭店和修理厂。这类关系里有交易和形成、促进交易,我们游走其中的时候,会用感情表示尊重,会用语言表演,这一切都起到了润滑的作用,让关系不磨损,这是成本最低的保养。
不论是假感情还是真关系都会不定时的有人情往来,每到年节是走动的高峰。好一点的吃一顿饭聚聚聊聊,一般的送些烟酒表示表示,差的也要用微信短信拜年祝福一下,但是翻一下手机通讯录,看一下微信联系人,至少得有80%是没有什么联系的,真的谈不上感情。关系一变动,解除或者取消,很快就形同陌路不再联系,当然也有升级和降级的本性,可是这类社会关系的精神粘性非常小,几乎没有什么感情负担。
从层面上来讲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感情上来讲有陌生的关系和熟悉的关系两种。如果叠加上消极与积极,主动与被动,开放与封闭,这篇文章的是很难说清楚那么多的面的,在我所有限的理论思维里,仅仅谈一点感情与关系的本质吧。
其实要对一种关系进行思考,只要看几个面就行了:
一、在这段关系里你自己的感觉是什么,是想积极的建设还是消极的等待。
二、要判断清楚这样的关系里自身是什么样的价值,是被消耗,还是被增值。
三、关系上的附加有多少,附加的越多责任越多越不快乐,越没有感情。
四、这种关系是让感情变浓了,还是减淡了,习惯和需求是不同的体验和动机,别让关系骗了,没有什么是天生就应该做的。
如果能用心的对比一下,人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在一些有感情的关系里处于什么样的坐标和地位。而这样的自省能让人重新调整姿态,正视忽略的关系,感情从一种习惯变成自觉的投入体验,这会让关系更健康的延续,不会萎缩。
说的严重些就是说不是你有那个关系就有那个感情,关系是现实,感情是虚拟,关系是制度,感情是内容,有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是有了关系就应该有了相应的感情,其实是一种想象。“应该”的东西多了,关系只是界定了一片土地的属性,感情的种子要生长发芽必须是有那个土壤、气氛和温湿度。
换一个说法,先有感情的产生再确定关系同样如此,虚幻的情感落地为现实的关系必须要有稳妥靠谱的承接,不然终究是镜中月水中花。
感情和关系息息相生,互为因果。关系有硬性的指数可以确实的把握,更容易建立。感情却没有一个基数标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偏离,聪明的理解以为用物化来解决,其实是种懒惰,想知道一个人心底自发的欣喜不是的假装不出来的,重要的是要有对应反射,爱可以是孤单的,但是在关系里就要有目标呼应,两情相悦是感情的状态还是关系的状态呢?
看史铁生写的《婚姻和爱情也常常互不承认》,如果有人懂了一定是自身经历有共鸣。婚姻是关系的契约,爱情是感情的果实,契约可以困住你现实的肉体却困不住你的感情。契约责任会逐渐变为自觉义务,自觉义务会变成思维习惯。是“我爱他,他成为了我老公”?还是“他是我老公,我就应该爱他”?是“我们是朋友,感情好”?还是“我们感情好,是朋友”?我想这样的思考属于每个人自己吧。
当感情不承认关系的那时,关系容不了感情的那刻,或许只能看着这篇文章的标题来叹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