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蹲了兆鹏老师的直播间,真没白听!一个我们谁都没在意的细节,被他一把揪出来,当场我就感觉后脑勺像被轻轻拍了一下——哎哟,原来是这么回事!
当时主持人婷婷老师很自然地说了一句:“大家肯定对张兆鹏老师的直播非常期待。” 这话听着没毛病啊,客客气气的,还是捧场的话。我们都没觉得有啥,兆鹏老师却立马点破:“婷婷,刚才你有个语言非常可怕。” 可怕?哪儿可怕了?结果他一番解释,真是让人恍然大悟,后背发凉——原来我们天天都在用这种“好心”的话,给孩子下套呢!
且听兆鹏老师说:“婷婷说,大家肯定对张兆鹏老师的直播非常期待。这个语言大家仔细想一想,看似微不足道的语言杀伤力却极大,我们说了多少而不自知呢。当然我相信我跟婷婷之间的关系还是蛮好的,她从来没有想对付我的意思。但是我们的家长想一想咱们对孩子有没有经常说类似婷婷这样的语言?
婷婷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旁边我会有压力的,无形中给我压力,大家对我这么有期待,我要好好准备,我要好好满足大家的期待,对吧?
我好歹是一个修行很高的老师,我不会受什么影响,我把这个作为开场就是想让大家去觉察一下,生活中你就是用这这种很不经意的、很不小心的语言把你的孩子给毁掉的。
比如生活中,你对孩子说,你穿这样的衣服,怎么那么漂亮;那个谁谁谁可想见你了,等等。这种话里边其实对孩子来说有绑架的意思, 我要好好表现,爷爷奶奶会喜欢我,我怎么样,我要满足别人的期待。
我从小是被父母期待着长大的孩子。所以我长大以后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不满足别人的期待。
怎么样不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你不要对我有期待,我也不会满足你的期待,把期待推开。这个时候反而轻松了。
有太多的人用太多不小心的语言悄悄让你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而且你发现你这么期待别人的时候,你会形成一种很潜意识的配对。
假如我的维度不是那么高,我是个普通老师,婷婷老师说大家期待跟兆鹏老师链接吗?老师紧张,卖力的表现。完了婷婷就说,好,兆鹏老师满足大家期待了吗?
婷婷的角色就是父母的角色。
婷婷一直陪着我这样直播一段时间,我就要开始逃避了。我说,婷婷我不直播了。会产生反作用,你的孩子就是这样不上学的。
我平时在跟我的学生互动的时候,我力求让大家通过生活中类似于这样微小的一个点,看透生命的秘密。我们家长一定要有这种能力,通过一个点看到一个面,通过一个小细节把不合逻辑的东西找出来,进行调整和改变。
刚才的案例,那个家长以为是危机是问题,到我这儿就是机会。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助于我的,所有的发生都是在加持我,让我更有能量更有力量的。
所以大家看到我一直在亢奋的状态里,当你很开心,状态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跟着你慢慢变好的。”
所以,咱们以后跟孩子说话,真得在脑子里过一过。别动不动就是“大家都看着你呢”、“你可别让妈妈失望哦”。放下那些无形的期待,孩子才能轻装上阵,活出他自己真正的样子。
就像兆鹏老师说的,他的修行就是“不满足别人的期待”。咱们做家长的,最大的修行可能就是学会“不对孩子抱有过分的期待”。把“期待”换成“欣赏”,把“要求”换成“陪伴”,这关系,一下子就能松快好多。下次开口前,先琢磨琢磨,咱这话,是爱的表达,还是温柔的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