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文章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要关注文章的结构和框架,文章的结构清晰,读者阅读文章,一眼就能够看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就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
如果你经常阅读一些公众号的文章,就会发现新媒体的文章,很多结构都是差不多的。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常用的写作结构有哪些?
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四种。
(一)总分总式结构
总分总是最常见的写作框架,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写作结构,也是对大部分文章都是通用的结构。
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二)并列式/清单式结构
这种结构跟我们列清单一样,一条一条列出来。它的特点是各个观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各自是独立的没有轻重之分,它们共同为主题服务。
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就是文章的内容逐层深入,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
相对来说,这一种比并列式要难一些。因为各部分之间不再是没有轻重之分了,而是一层比一层深入,这就需要我们的思考更有深度,我们的见解更加能够让人信服,这样才能写出层层递进的文章。
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刚开始尝试写作的新手,建议先把并列式结构掌握好了,然后再尝试递进式。也就是说,先把基础打好了,再进行更深入的写作。
(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SQA结构
它是自媒体文章中常见的写作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SQA模型来代表这种结构。
“SQA模型”分别是: Situation情景、Question问题、Answer解答。
开头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情景切入,然后提出引起这种情景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读者明确的建议。
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干货文很多就是用这种结构的。
根据SQA结构写的文章,逻辑很清楚,作者思路也很清晰,我们读起来也是一目了然。
但是,写这种类型的文章,对作者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作者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且提出的措施要和分析的原因相对应。
建议写作新手们,平时可以多读一些书,尤其是和自己的写作领域相关的书,从书中找到原因和措施,扩大自己的认知和视野。然后再去尝试这个SQA结构的创作。
上述就是常见的4种文章结构了,如果你能够把每种结构中的逻辑关系都梳理清楚,然后掌握了这些结构,并在平时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你的文章就会越来越优质了。
写作新手们,你学会了吗?马上开始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