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4 2:30 pm
3-4岁敏感期:
婚姻敏感期:意识到男女有别,总是会说“妈妈我要和你结婚。”这类话。
肛门敏感期(性启蒙):总是会憋尿憋屎直到实在憋不住尿在裤子上。可以这样去引导:“宝贝,你这样憋着是不是感觉很舒服?由你决定,想尿就尿,不想尿就不尿。”如果因嫌尿裤子麻烦而一味指责阻止的话,则以后容易造成性压抑。
4-5岁敏感期:诅咒敏感期
总是会说:“我要杀死你,打死你,我不跟你好了…”这类话,其实孩子说的杀死并不是我们大人所理解的杀,这只是一种他力量的表现,就想展示自己很有力量,很厉害。这时候不要去强化说:不可以打不可以说。孩子听到的都是话的后半句,这会强化他继续说继续打。可以这样引导:哇,宝贝,你这样是不是感觉很有力量?来我们一起来玩吧。”如果是孩子经常说不跟你好了,家长可以这样说:“好的,宝贝,由你决定,反正我是要跟你好的。”就是要尊重孩子那个当下的感受。如果这个敏感期度过好了,那邪恶的能量就没有了。
以上是处理敏感期要了解孩子的行为,达到行为上的一致性,还有在感受上一致。《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虽是讲夫妻关系的,但它主要是从感受层面去处理关系,同样可以应用到亲子关系当中。
0-3岁孩子处在本我层,是最真最初最自己的时候;当发展到3-6岁逐渐形成保护层,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走,其核心是他开始发现外界不一致,然后他就会调整自己的相处模式;然后等慢慢的再长大再长大,就会出现防御层,就会伪装自己的真实感受,会防御,离本我越来越远。比如孩子告诉老师小朋友打了他,他很不开心,但老师没有很好的处理,回到家,妈妈也没有去关心和处理他的情绪,或者说出不愿做某件事情的真实感受,但被说服去做,孩子就会开始觉得说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呢,就觉得你不懂我,就开始屏蔽自己的真实感受了。所以当父母再次问到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孩子都会说还好,没事,都还好,即使真的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如果人们一直处在保护层里面沟通,就会感觉到两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膜。
用冰山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行为和表现只是水面上露出来的那一小块冰山,其实它底下是更大的,是潜意识,最底层的才是本我。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很少有人会每天问:“宝贝,你今天开心吗?你今天快乐吗?”就是很少去跟孩子提及和关注感受这件事。因为我们从小也是被这么对待的,所以我们的感受不灵敏或者没有感受。用音乐和舞蹈可以让感受系统打开,音乐是开启人的感受最好的一种模式,而舞蹈则是通过身体的打开再到心灵的打开再到思维的打开,是一个逐渐打开的过程。
感受有正向的感受:开心、快乐、幸福、愉悦…也有负向的感受:伤心、悲伤、愤怒…同一首歌在同一个空间,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但感受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在适当的时候给他加持一下助长一下。
与孩子用感受达到一致前提是捕捉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本我层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尊重和接纳每一种感受,即使那个当下可能不同频。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孩子的感受,与他同频共振,让他感觉到不管他说什么,总有人懂他理解他。如果当孩子很伤心,而父母觉得是一件小事没什么好伤心的,就会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是否真实,慢慢就开始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当孩子所做的一件事是不符合父母心意或者危险的,可以用不同的事件去给到孩子同样的感受或者是更高频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引导,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了。
作业:感受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