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工作如何抉择来保持平衡,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女性工作者,陪伴孩子的时间会减少很多,年幼的宝宝每天可能在睡梦中,妈妈已经准备出门上班。白天大块的相处时间缺失,很多他成长中的第一次就会错过。但是如果不奋斗的话,没有资金和眼界,又没办法为他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总感觉对不住孩子,让他有输在起跑线的愧疚。
之所以考虑这个,是因为这也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生了宝宝,产假即将结束,那之后呢,该何去何从?米仔已经有点思维意识,会认得爸爸妈妈,白天犯困睡觉的时候不踏实,稍微有点动静就能惊醒。遇到新见到的小朋友有抵触的情绪,大人们说话声音大了点,他有时候会吓哭,根据这些情况查了下美柚,上边说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安全感,现在休假可以每天多点高质量的陪伴,但是如果工作上班了,在白天陪伴时间锐减的情况下,又能通过什么方式给他安全感呢?
可能会有人说,怎么可能所有的好事情全占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工作付出,在工作上披荆斩棘,有所收获也对自己的历练和成长。有了宝宝,人生好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对很多事情有重新的认识,比如,几个月大的孩子的成长速度让人惊讶,他能稍许懂别人的想法,每天都在不断进步,虽然还没有上学,但是孩子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学习。这时候不由的有些焦虑,深怕自己的修行跟不上孩子的成长,焦虑着便更加的想通过吸收多方面的知识来推动自己前进,提升修养。每每陷入这种沉思,似乎在那个漩涡中不能自拔。
停留在想象中总是不太好的,得行动起来,最近用到了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说起写东西纯属误打误撞,在进入到一个岗位后,从新奇、麻木再到奔溃,后到怀疑人生,最后达成内心的和解,可以说整个过程是一个极度的内心煎熬过程。在家闲来无事,写东西这件事刚好可以提上日程。
一名心理医生曾经说过:抗衰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保护皮肤,而是如何保护心理。人的抵抗力和精气神儿,来自他们觉得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用,这种“有用感”心理年轻最重要的标志。
所以,写点什么也为了重新让自己的心态逐渐调整到工作状态,接了点不咸不淡的活,想着慢慢和工作状态接轨。
村上春树说:重要的是维持一种认真保护自己的姿态,慢性的无力感是会腐蚀人。
这也可能对自己也种保护吧,知识及经验促进内心的强大,通过自身发展能够更好地保护想要守护的人。希望继续保持虽缓慢,却可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速度,来抵抗生活带来的摔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