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好几个小伙伴都说些喜欢讲故事,没错,我确实很喜欢讲故事。
我也喜欢听故事,别人的亲身经历那种,种种前因后果,这都是宝贵的人生经历,自己多少也会遇到类似情况时候,也多少对自己有所帮助。
有的时候我也喜欢默默地观察某个人,看他遇到一件事情怎么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观察一段时间后,这个人大概什么情况,大概这个事情结果会是什么样自己会猜一下,等一阵子再让事实验证自己的猜测,挺好玩的。
我之前讲的故事主人公大部分都不怎么顺利,都是怎么亏钱亏钱的。其实旁边还是有很多结局比较好的故事的,以后再讲吧,今天讲的是我遇到的最惨的一个。
主人公名字叫Y, 奋斗过程堪称屌丝逆袭代表作。
我最早见到Y的时候是07年,那时候他就是个标准屌丝,他个子又小,跟人说话头都抬不起来。
当然他内心是不甘于现状的,自己慢慢地学捣鼓生意,做点小买卖。
当时我是大二放暑假去我老爹厂里打酱油了,我也是头一次去。原来厂在新乡,离老家近,常去,迁到昆明后我也是第一次去。
当时第一眼看到他,感觉有点猥琐,就坐在办公室角落那里,等谈他的单子。
那个时候厂子里生意比较火,谈的大客户多,他那几十件衣服的小单子肯定排最后。
我大学专业是广告设计,PS,CDR都是基础课程,这边做丝印的图样也需要用这两个工具先把图做出来,再晒版丝印。
等轮到他了,一听他的要求比较简单,做图师傅看我手痒就让我练手,这都基本操作肯定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搞定了,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声音很小,眼神忽闪忽闪的,很没有自信,看着很老实的一个人而且我想这个人一定很怕老婆。
后来无意中跟业务经理聊到他了,说他这个人是实在,他老婆是个母老虎,经常嫌他窝囊没出息,还会打他。这个也是他辞职出来做小生意的原因,他也不想被人看不起。
这是第一回见面,之后暑假结束我就回校了,又过来昆明的时候我毕业了。
两年不见,他已经要翻身了,昆明这个地方很适合养老,因为昆明人很不会做生意,也不想。只要肯持吃苦,很好做的。他有了不少固定客户,电动车也换了 新的。
第二次见他,刚好那天厂里事儿不多,我跟我爸业务经理3个人在办公室吹牛。这时候他进来了,一番寒暄过后,他说自己谈了个单子,自己现在有点困难,想赊两万的账。
跟你讲当时厂里生意火爆的不行,打过款的单子都在还排队。当时我们心里都是有点犯嘀咕的,后来觉得这个人也比较老实,该支持人家支持人家。定好账期,谈成了。
这一把直接闲鱼翻身了,云南地州的生意还是挺好做的,不欠账,那家客户还给他介绍了好几个直接客户,这哥们一下就翻起来了,后来这一年挣了20来万。
这哥们火起来之后,马上电动车换成了小轿车,再过来厂里的时候人很明显就变了,走路开始带风了,抽玉溪了,虽然点烟动作不怎么熟练。
后来听业务经理讲她媳妇对他仍然很不友好,两个人关系闹得很僵,他一怒之下终于狠下心来离婚了。
离婚后这哥们生意越做越顺利,两年不到就做到百万身家了。
后来她又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老婆,人挺温柔贤惠,对他也特好。又帮他生了一个儿子,把他给高兴的。
这下更有干劲儿了,他成立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凭着自己多年关系开始打起了政府交道,开始做一些宣传云南本土文化的事情,一时好不风光。与政府打的交道过程也为他在其他生意上创造了很多便利,这个时候2013年,他资产上千万了。
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此时他达到了人生巅峰。
我本以为他就此咸鱼翻身之后,应该追求稳定的生活了。他走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然而星星点灯里的一句歌词唱的非常现实: 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
云南是个汽车物流大省,那时候没有高铁,云南十八怪里面有一句‘’火车没有汽车快‘’。因为云南的地势原因,修建铁路成本奇高,走几步路就要凿山搭桥,火车也只能修建到几个重点城市,所以物流上面是汽车的天下。汽车多了对油的需求也大,本地的油企供不应求。
他觉察到了这个机会,但是建固定油站他玩不起,而且就算有关系批文件那也不好批,投资也太大。
正在他苦恼的时候再街上看到了一个流动补胎的汽修广告,顿时脑门一亮!我为什么不做移动加油站!
后来经过多方求证,技术上可行,但是现有加油站类文件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等于是一片空白。找相关部门请求成立移动加油站的批复让相关部门也犯了难,根本没有对应的法规,没法给他签,不签也找不到理由。就一直拖着不签。
我们都觉得希望不大,但是我们低估他了,他为了能批这个文件,天天去堵那个领导的办公室,又动用各种关系暗中使劲儿,历时3个月,终于拿到了准予建立移动加油站的批复文件。
这个时候他意气风发,整天应酬场面上不是这局长就是那领导,说话作风也跟一个国企领导没什么两样了。
虽然拿到了牌照,但是建立移动加油站也不是他一两千万的身家能拿得下来的,而且他也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找了两个合伙人,但是还不够。于是他有了融资的想法,吸引外资进入,给对方相应股份。
消息放了出去,北京有几家投资公司感兴趣,纷纷来考察,他也感到高兴。每次都高规格接待,住的全五星酒店,喝酒必须茅台。他那里的财务是我朋友,那个财务说他经常拿着大几千的发票来报账,问都花什么地方了?买茅台了嘛!茅台呢?早就喝光了嘛... 因为他是老板,财务也不好说什么,记账就是了。
我开始觉得他飘了。后来北京来的那几波人也都没有谈成,有的还来'考察'不止一次。
他开始觉的北京那些人都不靠谱,开始周边融资,凭借他多年的耕耘,人脉也不少,很快融了三千万。我们厂里这边也投了两百万。
还真给他弄成了,经过一番运作,加上他的思路正确,就瞄准物流园的客户群体,就在物流园里面搞,三千万砸进去很快就开始盈利。行情一片大好,第二年股东们都还有分红。
就在大家都觉得这事儿能成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个参股的某官员出事了,要撤资,他投的还不少,眼下虽然盈利,但是现金流并不多,碍于某种原因,他也不得不给。于是贷了款把那家的钱退了出去。
这个时候我老家也有点事儿,从昆明回老家了,呆了3年,中间我开始玩卡搞支付,我知道他也偶尔刷卡,中间给过他一台机器。
月结分润的时候我调数据看的时候呆了,他一个人一个月刷卡居然刷了160万!
我感觉到很不对劲了,我还有两张卡在他那里,马上跟他要,然而要了3个月才要回来。我更觉得他那边已经陷入资金危机了。
我跟公司财务那个小姐姐打电话问了问,小姐姐说因为他求大,又建了两个移动油站,资金链差点断了,不得已再去贷款,然而前一笔200万的贷款由于到期了,做过桥贷的时候,民生银行政策有变动(昆明的也许知道,刘半城事件) 续贷没有做下来。这下他慌了,又去找人借款。
但是能借的都差不多借完了,还是不够,最终无奈他借了高利贷。
刚开始还能凭借油站的利润来付利息,但是高利贷是个无底洞,续贷迟迟下不来,把他搞得精疲力尽。拖了半年多不得已把房子卖了还了一半,他赌这个油站会让他渡过难关的。
但是天不遂人愿,有个油站所在的物流园因为有人晚上在里面住,用煤气做饭时候失火了,虽然不是因为他的油站,但是相关消防部门要求对物流园进行严格整顿,期间移动油站不能使用。
这一整整顿了一个多月,直接把他整残了,等油站可以运行的时候他现金流已经断了。
股东们望见形式不妙开始找他要求退股,但是他是真没有,这么大的油站一下也找不到人接手。
愤怒的众人开始分他的东西,油罐车、油站设施、笃定资产等纷纷被瓜分一空。
等到实在没有什么能分的时候,他被警告再拿不出钱就没他好日子过。他依旧是两个字:没钱。
他自知大事不妙,火速与老婆办理了离婚,但当时已经没有多少钱留给她了。
追债的人开始使用各种办法,先是堵他办公室,后来直接逮住他就是一顿暴打(主要是高利贷的那帮人),他记不得自己被打多少回了。
后来其他股东也没办法,只能去法院告他,让他进了看守所。
就这样,前后不过几年,人生巅峰直接掉到了看守所。
更可怜的是他的老婆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是之前朋友房子空着给她娘儿两个住,孩子学都上不起,吃饭都靠朋友救济。
这个故事有点悲伤了,但确实是真实事件。
有的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造化弄人。
他到最后也高估了自己,过于自信,陷入危机的时候自己控制不了局面借高利贷,又彻底把他推向了深渊...
-----------
我讲了很多故事,自己讲的过程中不由得再一次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也许换了我不一定比他做的更好,也许我身价千万的时候就开始迈起六亲不认的步伐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自己的心路历程。到了每个关键时刻做的决定也不一样。
身边经历了太多的惨痛教训,也许我发点小财就会小富即安,但是谁也不好说真的到了哪一步究竟会发生什么。未来的事,到了那一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