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原话是「在自我价值没有实现的时候,所有的陪伴都是拖累。在你没有变成你想成为的人的时候,你所遇到的永远不是对的人。」我凭空将这句话说给一个姐姐听,她顿了一下,玩笑说照这样的说法,自己要跟老公离婚重新起航了。我当时就知道她误解了我的意思,但也没有多做解释,因为角度不同,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解释清楚。只是有些后悔自己为何这般急于吐露见闻,可能太想收获理解,所以拼命倾诉。然后,想起木心的那句话,“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
昨晚,去看了《爱乐之城》,结尾戳中泪点,哭到我自己都忍不住嘲笑自己。事后与伙伴讨论,又提到了那段话。这一次是基于一部电影、一种情绪之后,我表达了一种理解,一种观点,没有上一次的贸然,再来讲这句话,应该会好一些。
电影感动我的结尾,是故人重逢。当初分别之时,有别于其他电影中单方面的妥协或抛弃,它好在互相的成全,少了一些残忍。有人会疑问为何一定要分开,双方都有了新转机,是否可以多坚持一下。可是稍稍一想就明白,保证相处的时间是爱情升华的必备,你不能用未知去保证一段情感。而这也正是我所理解世界,你不能什么都想要。克制、坚持、隐忍、放弃……这一道道选择题,无法回避,你要听从内心的选择,但这选择不是感性地任性,而是理性地取舍。在我看来,电影里的他们把这道题答得很好,毕竟这种题本没有对错。而最后的重逢,也只是用一首专属的歌曲,用一生的想象,用一个微笑、一个微笑为彼此画上一个句号。
回到文初提到的那句话,说说我的理解。首先,在这句话中,我把“对的人”理解为最终你心甘情愿与他牵手的人,或者直接说是伴侣。如果不这样理解,Mia与Seb当然要算对的人了。Mia是Seb能够聊天的人,他们认同互相的梦想,感受对方的世界,他们是世上有幸遇见爱情的人儿,但最终还是会说再见,不然就可能成为“拖累”,因为双方都要去实现自我价值。
在寻找自我的这件事上,每个人执着的点不一样,探究的程度不一样,接受的限度也不一样,这没有好坏对错,只是不一样,谁都不该接受到任何评判。有人热衷漂泊,有人恋眷家庭,有人痴狂情爱,有人追寻梦想,这些人有着一定的方向,然后一路收取着这条路所需的装备,无可厚非。但更多的人,仍怀抱着梦想,却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却又不甘就此停下,因为除去死亡,人生哪有停下一说。于是,他们很迷茫、很恐惧,他们听着所有的意见,也试图消化,但却连这些意见到底是对是错都分不清。所以这样的他们,你让他们如何去寻取装备。
用生活例子,如果你跨越了25岁,处于普世价值的适婚年龄。一定会有人提醒你该找男友、该结婚。未能寻到、没能结婚有很多原因,文初的那句话,是我所理解的一种。我始终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先弄清自己的方向,然后再做下一件,我们并非一定眼光高或是条件差,我们只是有点乱,不想再多个人添乱。而且,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添乱,这不道德。所以,当务之急当然是先走出迷茫、寻到自我。只是生活中已经太少人相信理想,寻找自我也成了一件理想化的事情,所以电影中那个尊重理想的人,是多么难得。我不知道人生时遇到这样一个人是不是一种幸运,但我认为所有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人,都是幸运的遇见。
走出影院时,小伙伴说,电影为什么不能是美好的结局。可是,在我看来,这已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了。
理想、爱情与音乐,这世间的美好,能够拥有一二,已是有幸,自然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