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笔发文呢?
这些天快憋死我了,想着不再做一个矫情的女子,过的洒脱自如一些,可发现那本不是我真正的样子,我喜欢记录文字,是因为我认为世界上再没有比文字更能表达内心世界的生动、独特了。
昨天读了晚晴的一本书,书中很多写婚姻生活的经验,这些离我一个在校大学生太远,可书中有些道理,让我受益颇深。今早想翻起来再看一次,可大脑像鱼的记忆一般死活想不起书名,阅读软件也没有任何痕迹,仿佛昨天做了一个梦。很多话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给了我启发,她说,你不可能活成每个人都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坚持自己,让自己开心。
上了大学以后,我变了很多,当然换了个新环境,我想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会变吧。看《北京女子图鉴》的时候,戚薇饰演的陈可,让我莫名的找到了契合感,好像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那才是我未来该有的样子。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我不止一次想出去闯一闯,我对那种一人在外打拼,租房,工作,哪怕吃泡面,只能吃得起半根玉米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和期待。但我也知道,一直以来被家人呵护,养尊处优的我缺乏自我选择的勇气。我怕,细想来我怕的可能是失败和责任,我好像特别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做到能吃苦,能受措。今年大二,比同届人大两到三岁。经常自嘲
大学毕业我就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了。但是欲望从不肯让我凑活。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一直坚信着我和别人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至今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上大学以来,我好像慢慢变得不像自己了,特别在待人处事上,好像变得有些世故了。其实换作以前这样,大家会说这个姑娘孤僻,性格冷漠。可在这个隐形社会里,大家不会在包容你的性格缺失。上大学之前,听了长辈,前辈们太多太多“经验”。所以我带着“功利”目的来了,后来我慢慢发现,有些亏得吃,因为在适当的年纪适当的时机,吃适当的亏,算不得坏事。听了长辈们的经验,我义无反顾的想要成为“团支书”,大学里唯一让我觉得优秀的职位。努力与结果确实是成正比的,我顺理成章,得到了这个“头衔”,也因此,变得不像自己了。我本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修仙者,愣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心有不甘的“管事婆”。没有人教我该怎么做,我开始唯唯诺诺,说话战战兢兢,生怕一句错话影响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善良者”的形象。这个自学的过程,让我失去了太多太多,却也不得不说,我得到了也很多。直至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世故面前,你强装的“善良”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因为“经验”,我把不单纯带进了这本该单纯的校园,我甚至谈不起恋爱,因为觉得男同学们瘦弱的身板没有能力和我一起承担我伟大的梦想。我甚至开始把人际交往变成了走捷径的目的,所以一切看起来都不那么美好了。写来写去这么多,无非是想和大家分享,无论何时何地,让自己开心才是最好的。不要唯唯诺诺,成功向来和努力挂钩,而不是奉承。我从来不是一个善良的姑娘,但我在努力变得宽容。对自己。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