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永远追逐爱情的真实

《奇葩说》终于播到第八期了,这期辩题是“如果科技进步到有一个按钮按下去能看到伴侣爱你的分数,你要不要按”,我觉得这类的辩题就是黄执中学长说的那类脑洞题,本质是应用题,它只是借用一个科技的外包装,给我们开了个脑洞,但是我们考虑时候需要的是弄懂它到底在问我们什么。这个题其实是在说,你要不要,接受一个可以量化的,某种意义上更直观的爱情。对此我是坚定站反方的。我明白的,这个按钮可以解决很多事情,比如当你们吵架了,有误会的时候,你可以按一下按钮,当你看到按钮上的数值依然很高的时候,你会心安,这有可能帮你们加速和好。当你觉得对方不爱你的时候,你完全不必那么绞尽脑汁歇斯底里地去探寻,你只需要按下按钮,知道那个数字,就可以明白所有。你甚至可以把这个按钮当做一种辅助手段,你频繁地按它,看看什么时候数值降低了,你知道刚才的事情会让对方反感,那你以后尽量避免,你看到数值升高了,那你会明白对方的一些心理和三观,这会让你们彼此摸索出更适合的相处模式。这些都对,而且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当我们都认同这些时,真的真的把那个按钮当成一种工具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也因此变得机械化了,我们彼此间的亲近,感情上的靠拢,会变成一种任务指标。今天看到数值下降了一点点,我会冥思苦想,为什么下降了呢?问题出在哪里呢?然后用我已经知道的你会开心的,会爱我多一点点的方式去哄你,然后把数值提升上去。可是让我很不解的是,我们究竟是在和一个人恋爱,还是和一堆数字,我要得到的是理解别人,爱别人的能力,还是去讨好一堆数字?你知道吗,就好像写东西一样,如果今天跟我说写一篇文章,和具体告诉我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感觉完全不一样,当你明确告诉我字数的时候我会提前有种抗拒感,细化的规则反而是把我束缚在了条条框框里,我会时时刻刻盯着字数,而忽视了创作。人类都是懒惰的,我们往往会变得只想满足某个底线。所以有时候,当我们被告知的要求越精细,我们原本的出发点就越偏离,结果往往也更不合这件事的本意。“科技在不断消磨我们的灵魂。”高晓松在节目中如是说。我非常赞同,在我们没有手机没有微信之前,我们彼此谈恋爱往往更加看重体验,如果不住在一个城市,我们需要苦苦等信,我懂的,这样不及时,而且要承受等待的痛苦,可是正因如此,我们下一次相见才显得珍贵。可是当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及时发送以及接受消息时呢?我们变得更挑剔和计较了,我觉得科技发展到如此,你就应该立马回复我消息,为什么等了1小时才回复我消息呢,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我们一个月写一封信,往往会忽视了不断发生的那些生活中的琐事,到最后付诸于笔端的都是浓浓的爱意,我们一个月等一封信,往往会忘记了这漫长的等待着的痛苦,最后等到那封信时都是成海的喜悦,可是一旦我们可以实时回复,我们往往更容易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但是很伤人的负能量传递给对方,是不是很吊诡,恰恰因为更便利,更容易,我们反而不会包容了,就在这你接收的一次又一次细小的缺憾中,我们之间的感情在不断消磨。蔡康永在节目里说:“我们看看《傲慢与偏见》,男性是傲慢,女性是偏见,可就是因为沟通不便利,他们错过了多少,否则他们早早就可以在一起。”是的,没错,可是,正因为这些磨难和磕绊,《傲慢与偏见》才是一部名著,男女主角的爱情才显得珍贵,才值得被歌颂。细节往往不会体现美丽的,一张图片越细化,尤其变成一格格像素,那就找不到美感了。爱情是朦胧的,有时候正是因为它的模糊和捉摸不定,才显得珍贵和幸福,而今天这个按钮,就如同是把一道美丽的面纱赤裸裸剥开,就好像把美人皮撕开,把骨头、血脉和肌肉赤裸裸呈现在别人面前,说,你看,这是人的本来样子,有什么浪漫可言?我爱的并不是真相啊,我爱的是真相外面那圈你努力营造的光晕,我爱的不是真实本身,而是我在追逐这个爱情中的我,以及不断做出的试探和努力。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感受彼此的心意,而不是通过一个按钮直接知道一切。浪漫呢?惊喜呢?我们因为无知和茫然做出的努力呢?我们互相不熟悉但依然尽力靠近彼此的感动呢?都不在了。所有的捷径,最终都是歧途吧。我不赞同使用这个按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每个人付出爱的能力和需要爱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人会不会生来,或者历经某件事情而变得小心翼翼了?他对所有人甚至他的父母都只敢爱到60分?但是当你看到那个按钮得出来的数字只有60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失落和难过,甚至会责备对方,甚至会讨厌对方,严重的还会比较,为什么我爱你85,你却只能爱我60?可是对方明明是用尽全力了啊,面对责备他能回复什么呢?他只有放弃再去爱了。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就是不太能感受到爱,或者回应很迟钝的,有些人感受到一点点爱就会雀跃,对于前者,如果他是你的伴侣,当你对他的爱是100分的时候,可他对你爱的回应却很差劲,你是不是仍有一种失落感,我爱到这样你都没法给我想要的回应,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我还能做什么来打动你呢?邱晨节目里说的超棒,她说:“爱情是一道我们没法做到完美的主观题。”正因为是主观题,因此没有正确答案,可是一旦有了分数,随之而来的就会有了根据分数制订的对策和要求,爱情这一道题,就有了明确的答案,就不可爱了啊。如果科技真的能够发展到洞察人心的情况,我半点都不觉得是进步,我觉得这是一种把情感数据化的失败发明,这是把灵魂拉到了泥淖里,把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变死板的做法,一旦我们真的按下去了,从此我们不是人了,我们只是那一个个有着标签的牛奶和罐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