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孩子积极发言,真的那么重要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通常情况下,教室里,老师对发言积极的孩子会青睐有加,一是表明这个孩子专注听讲,思维敏捷;二是说明孩子的学习积极向上,个性也开朗外向。

因此,以此为标准,很多家长最常给孩子唠叨的是:要听得牢,多举手。一些老师也会在期末评语中,特意指出孩子要多发言。但似乎,收效不大,发言积极的继续,不积极的也还是老样子。

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各种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加上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或话题相对简单,因此我们的确要求孩子多举手,多发言,多动脑筋。一堂课结束,老师也会奖励小红星,小苹果给发言积极的孩子。一些低年级的观摩课上,还没等老师话音落下,小手就齐刷刷地立起来了,一片积极活跃的好氛围。

随着年级升高,孩子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怕出错,怕难为情,课堂上“小手如林”的现象渐渐减少,特别是五、六年级,孩子们行事谨慎了,举手发言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

另一方面,举手次数多与少,不应成为评判孩子认真与否的简单标准。我们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思维状态,探查举手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班有2个男生,个性外向,快嘴快舌,思维与举手几乎同步,在低年级时的确很“耀眼”,发言次数多,口头表达越来越顺溜,经常被评为发言之星,令同学们羡慕不已。但到了高年级,他们还是停留在这种追求思维快捷的点上,发言的内容,思考的深度则不注意顾及。我就建议他们别追求抢快,别停留在浅思维的层面上。

相反,另外两个男生,他们轻易不举手,我却告诉家长别太焦虑。这与他们内敛的个性有关,还与他们思考习惯有关,他们虽说举手不多也不快,却在暗暗地聆听他人的发言,思考相对成熟,要么不发言,一旦叫到发言则中肯,完整。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会表扬,一般也不硬性要求他们积极必须举手,只是让他们训练自己每节课都要有举手次数目标。

对孩子的课堂发言,我们不机械地追求外在的表现,不简单地命令孩子多举手,而是要探查背后的信息,更多关注孩子的思维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 从一群渣猿说起 几万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只摸着屁股思维混沌的猿猴, 当然,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样的猿猴。 猿猴...
    郭笑笑阅读 276评论 0 2
  • 创作你的创作 免费下载 车祸是魔鬼 180 A黄敬添 简书作者 2017.11.11 19:14 打开App ...
    黄敬添阅读 182评论 0 0
  • 问题描述:nodejs 使用mysql 库连接Mac上的MySQL时,报错 解决办法:登录进mysql
    天涯笑笑生阅读 502评论 0 0
  • 天数茫茫不可猜,灵台烛影入梦来。 古有庄周逍遥舞,今有山门对空开。 一生凡思一世尘,一心难解一人身。 只待归去成追...
    喝酒不抽烟阅读 585评论 0 1
  • 书写方法 1.左右结构一致2.声明与赋值在一句话内 数组解构赋值 json解构赋值 粒度控制 特殊情况 只有当y对...
    余生筑阅读 3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