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我校刚兴起踢足球的热潮,有一位家长征求我的意见:孩子很想利用放学时间在教练的指导下踢足球,但是她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我告诉她:不要有什么顾虑,孩子愿意踢足球,作为兴趣爱好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因噎废食。这个家长有顾虑是正常的,她的孩子南南(化名)平时特别活跃好动,属于精力过剩的类型:下课十分钟热衷于跑跑闹闹,总能看到满头大汗来上课的他;他上课当然也坐不住,左顾右看,好像凳子上有钉一样;对待学习,他经常为了拼速度而忽视质量,比如做题不细心,经常一做就错,一看到错题就能改对;他的字可谓正如其人,经常写得歪七扭八……我和他的妈妈为此尽了办法,但效果都不明显。当时我想,如果他能放学踢踢球,将过剩的精力发泄在球场上,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真没想到,自从踢足球后南南的变化是惊人的。首先,他下课不再跑跑闹闹了,因为他的“软肋”被我捏在手中—我告诫他精力应该用在球场上,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这样练球和学习才能两不误。其次,他为了将作业一次过关,字体也有了很大改善。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综合各方面表现,他第一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令他妈妈惊奇不已。
南南有如此大的进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足球。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对于精力过剩的小学生来说效果更为显著。
强身健体
足球是集腿部运动于一身的运动。孩子在跑步、传球、射球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强化了腿部的肌肉和骨骼,增大了肺活量,加快了新城代谢,促进了消化,有利于身体的快速成长,塑造良好的体型。据科学测定,一般儿童的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左右,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肌肉重量能达到体重的45%~50%。一般7~10岁儿童身高年增长5㎝左右,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年增长能达到5.6~6.1㎝。
释放精力
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来说,消极的“堵”不如积极的“疏”,我们只有帮他找到释放精力的理想出口,才能真正促进其健康成长。南南通过踢足球,即释放了过剩的精力,又发展了兴趣爱好,可谓一举两得。
培养自信
南南进过一学期的足球训练,在年级的足球联赛中,为我们班踢进了好几粒进球,赢得了众多“粉丝”的拥戴,成为了其他班同学心目中的“大boss”。球场是南南最好的舞台,这个舞台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自信。
塑造性格
运动员们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激昂青春,勇于拼搏,正是足球运动的魅力所在。而孩子们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在碰撞和跌倒中站起,在争分夺秒的拼搏中努力,有利于塑造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积极上进的性格。
磨炼意志
孩子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的过程,是磨练意志力的长期过程。初学者需要用顽强的毅力来克服种种困难,比如要学会以脚代手控球、克服动作不协调、奔跑距离长等问题。对于像南南这样的青少年来说,想要参加正式比赛就必须参加实战训练,这个过程有的需要二、三年,有的甚至是五、六年,所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纵观国内外足坛,所有优秀足球运动员都是从小接受足球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才取得了日后瞩目的成就。
发展智力
在传球和接球时,孩子不仅要考虑判断球的落点,同时还要观察同伴和对方队员可能的位置关系,以及想象球在空中飞行的这段时间里,这种位置可能出现的变化等。这需要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在当时情景的刺激下,通过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对感知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组合正是智力的体现。足球训炼可以发展智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遵守规则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则,没有规则就会混乱,足球运动的规则并不复杂,需要时刻铭记于心。遵守规则的精神同比赛的结果同样重要,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享受比赛的乐趣,这对他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竞争意识
“夺取胜利是所有体育比赛的目的”,“面对强大的对手永远不要放弃,面对弱小的对手也不要不尽全力。如果在比赛中未尽全力就是对对手的侮辱”,这是国际足联足球运动员行为准则的第一条。在球场上,只要终场哨声没有响起,运动员们就要拼劲全力去争取胜利,这种竞争意识就是运动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孩子从小培养这样的竞争意识能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学会合作
足球是一项团队竞争,要求队员之间默契配合,发挥集体的优势,进行激烈的整体性对抗。这需要孩子们在不断的训练中培养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学会团结协作。
面对挫折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这样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点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但也是我们的教育经常忽略的地方。足球场上硝烟弥漫、瞬息万变,有进球,有失球,在得失之间,孩子们不仅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还要有拼尽全力直至最后一刻的努力。这种看淡一时的得失,用坚持来回应挫折的心态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