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在案且踯躅
文/王誉程
瑜伽馆即将择日开张迎客,绿植,自然是软装的最后点睛之物。宛若邻家女孩的设计师欧阳说:“你一定要相信我。。。。。。”于是,两个重要之处就卓然婷立几枝不凡之物——日本吊钟。
早上打开满满爱着的场馆,这几枝飘逸翠染的吊钟,一下子就印入了眼帘,嫩绿色的叶片柔柔的,五片一组,仿佛构成了绿色的花瓣,开屏一般,在遒劲的枝条上绽放。她的背后,枫木色的书柜,白色的纱帘,早晨淡淡的阳光,好像因此拥抱了催化剂,都一起鲜活起来了。我相信欧阳,因此,这吊钟带来的惊喜,也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必然了。
日本吊钟归入杜鹃科属,杜鹃古称“山踯躅”。苏东坡的一首诗里写“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就是描写江边的杜鹃花开遍山崖的盛景。既然是归入杜鹃科属,日本吊钟果然就有一个婉约的别名,叫做“灯台踯躅”,早上打开瑜伽馆的大门,“灯台踯躅”这四个字跳入我的脑海,此情此景,心底泛起一片绿意盎然的柔波。想说,却无从表达,大概只有借用司空图的“如淥满酒,花时反秋”,来体会这一层含蓄的意境了。
“踯躅”,就是暂且停留,徘徊不前的意思。“灯台踯躅”的本意,不过是说,这株平凡的杜鹃科属植物,只是枝条长得像古代日本使用的灯台而已,用象形来命名,也没什么出奇之处。但奇妙的是,人类的联想空间却因为这四个字植入了意像的韵味——踯躅于灯台之前。于是这一枝青翠的风景,便平添了欲说还休的意味。
姑且就留着这一层的意味吧,人们为一片天地的美景踯躅(徘徊)不前,如苏东坡一样,“千层踯躅不忍看”,是环境与心灵的交汇,是恍然之间的心田滋养,是多巴胺分泌时的灵魂出窍。这种体验,是类宗教的,只可意会。因此这几枝“灯台踯躅”点缀在我们的场馆,当然也是希望我的会员们能为此停留,“踯躅”于此,共一窗美妙,品一种滋味咯。
不过,“踯躅”还有另一种意味,有一句成语——“孑孓踯躅,砥砺前行”。孑孓,蚊子的幼虫,这柔弱的生命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足,在水中艰难地,在粗砺得如磨刀石一样的石块上前行。以期展翅赢得下一段的生命。这里的“踯躅”两字,分明是带着“在逆境中挣扎徘徊”的意境。我记得读过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读过,便深深刻在记忆里,这句话说——“。。。。。。我妈妈说,人的一辈子,是一段一段地过来的。。。。。。”我那时合上书本,想了很久,这一段一段过来的光阴,之所以被切割成一段一段,不正是我们在这一段走向下一段的转换里,那些苦恼,挫败,沮丧,激动和眼泪所凝结成的疤痕么?
瑜伽八支的第八支,是“三摩地”,那是一个接近于圆满的状态,是身心灵的统一,是巨大的心灵成就,我想,大约是不会“踯躅”于事,“踯躅”于心,“踯躅”于景了。但每一个习练者从“制戒”开始,都不免“孑孓踯躅,砥砺前行”的。这一段一段的光阴,也必然是岁月一段一段的淘洗。从练习的磨练中来,回归到生活的磨练中去,你最后收获的安然,才会是安心的。因为,这是你用无数次“踯躅”于苦痛的经历,才换来的。当岁月沉淀了你,某一个夜晚你回忆过去的一段一段,这份“踯躅”于安详心灵的瞬间,就是你得到的馈赠。
这样一说,我们馆里的几枝吊钟忽然就平添几分哲理了,既可以化生为“踯躅于灯台”的柔美,又寄托了“不甘沉寂于逆境”的坚强。从佛家的角度上说,吊钟就是吊钟,柔美也罢,坚强也罢,不过是我们主观世界的染着。或者是我们行走于生命的一种拐杖,已经是很辛苦了,只能在类似这样的柔美或者坚强上,寻找一点乐趣和鼓励。不然的话,这些“灯台踯躅”若有灵魂,也必然是难以承载不堪重负的。姜夔的一首词里写:“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开店容易守店难,好景在案且踯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