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它哺育并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陪伴着我,从幼儿成长为一个风华少年。
在我咿呀学语时,妈妈就在我耳边念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我学的第一首唐诗,听妈妈说,我也学着大白鹅的样子,游来游去,伸着脖子“嘎嘎嘎”地叫着。
幼儿园里,我学习了更多的唐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庐山的风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李白笔下的敬亭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山村朋友热情地招待了孟浩然。老师念一句,我们跟着念一句,全班同学大声地念着,诗歌冲出窗户飘向了很远的地方。
上了小学以后,我不仅会背诗了,也懂得了诗里的道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我得珍惜粮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和孩子报答母亲的孝心……
读了这么多的诗,我发现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面。我仿佛穿越到了久远的唐朝,感受了当时人的生活,也学习了更多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