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血液里的诗词文化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来自上海的武亦姝也火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武亦姝说:“我觉得诗词里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是情怀吗?是欢乐吗?不,是渗入骨髓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

      有多久,你没有去背一首古诗,背一首词了?有多久你的书架上唯一一本因为应试教育而买的《古诗词鉴赏》没有被翻开了,又或者它被西方名著替换了?

      你还能记得几首完整的诗词,它的名字,作者,写作背景,表达情感是否还能记得全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些你肯定都背过对吗?可是你现在还能完整地背下来吗?

      曾经,我们为了那一句诗词翻遍了所有的书籍。

      曾经,我们为了那一句正确的名句争得面红耳赤。

      曾经,我们因为那一句背了一整篇,却不觉厌烦。

        而如今,却将它埋葬在记忆深处。

      但,当别人念及“明月几时有”,你会不会脱口而出“把酒问青天”?

      我会,不是想抢风头,只是不自觉的说出。那一刻,嘴巴走在了脑袋的前面,念完会心一笑。

      记得高中的时候,可喜欢背古诗词了,即使它只考那一句课外名句,只有一分。可我还是乐此不疲。一分又如何,我只是喜欢,喜欢它的腔调,喜欢它背后的故事。


      爸爸跟我说:“你小时候背诗很厉害的,就是这本《古体诗百首》,你都能背下来,一字不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是现在我已经记不得了,可能背完几十首像《春江花月夜》的诗,心里就暖暖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几年,好多人都在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诗词不是吗?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传承下去。

      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诗词可能就是最好的气质养成条件。

      一杯茶,一本诗词,书页在指间翻动的那一刻,它就流淌在你的血液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