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雅安地震后不久,一群年轻设计师作为灾后重建的志愿者走进了荥经县。
正在川美读研的大桦就是其中之一,她因曾研究过青砖瓦烧制技艺而被分到砂器项目。
大桦,原名廖桦,设计作品曾获得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工业设计卓越奖等国际工业设计大奖。
设计、拉坯都难不倒大桦,唯一的难题是烧制。由于荥经砂器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坑烧,温度极不好控制,大桦的样品能不能烧制成作品就靠运气。
一开始总是坏运多过好运,但那些有瑕疵的砂器被她带回重庆自有妙用!
砂器与仙人掌,很配
另一部分则成了白猪和小虎的御用水池
大桦送给老公儿童节礼物
大桦常常说自己是大器晚成,烧坏了无数(师傅的)砂罐之后,终于有小成,尽管出产并不高,但是足够她开心的了。
直到现在,一有空闲时间大桦都会看书、练习,尽管这些技艺她已经很熟练。
在荥经做砂器的日子里,大桦往往能把辛苦化成自嘲一笑置之。看着自己更为有力的手臂,就揶揄:“练什么肌肉?和泥巴就行了!”拉坯的双手变得粗糙,她一本正经:“黑砂美颜护肤原矿泥,一次老十岁!”
大桦吐血推荐的“保养品”黑砂,在她手上留下深浅纵横的掌纹
黑砂是荥经砂器的魅力所在。一亿年前的白善泥,和两亿多年前的二碳,随手工匠人研磨调合,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和,便是砂器制作的原料土。
独特的黑和银,是自然赋予砂器最诱人的颜色
每一只砂器都是靠人工凭着手感与技艺来完成。见惯白瓷的细腻光泽,粗粝的黑砂更显得朴实。
仿古单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坑窑形如一个“馒头”,其间1300多度高温下炽红通透的砂器被拣入地坑,抛撒锯末、捂上盖子自然取釉……最终,呈现出造型朴拙的砂器。
在荥经,做砂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经过几个世纪的更迭,砂器只保留下来砂锅、花盆、药罐等常见的日用品,那时候川西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这样的砂锅。
而在大桦看来,砂器的特质蕴藏着无限的创作空间。她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制作了包括香器、花器、果盘等更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
早餐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水果盘零食盘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花插创意个性摆件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第一批成功烧制的作品,就叫做“桦”,参加了2015年米兰设计周和威尼斯双年展,向世界展示着荥经砂器之美,并得到好评无数。
“桦”由茶器、香器、花器、装饰盘、果盘等日常实用器物组成。
荥经的水、泥、树枝和技艺,一批象征着生命蓬勃的砂器,正在预示着荥经砂器,已然回归生活,将走向世界。
毕业之后,她创立了“大桦设计工作室”,静守巴山渝水,回归产品本身,带着巴蜀特色,让老手艺做出符合现代需求的新产品。
如今,大桦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各种买家秀,越看越满意,接着继续信心满满投入设计开发新产品中!
对于大桦来说,做砂器就是一件集合了她所有热爱的事情,她会一直走下去。往返川渝之间,砂器已然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还有一点点“小遗憾”……
在大桦的店里,她用自己亲手做的砂器,向你诉说着土与火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