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351

2025-5-7 三百五十一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语音整理

本章通过南宫适与孔老师的一段对话,反映出孔子崇尚忠信、质朴,鄙视暴力和权术的态度。

南宫适,就是前面讲过的南容,姓南宫,名适,字子容,《论语》中多称他为南容。孔老师对南容一向是青睐有加,有他出现的地方,一般都是表扬与肯定,和子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孔老师对南宫适在仕途上富有智慧的进退高度认可。比如他说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这一点和孔老师的观点非常的相似。由于他进退得体适宜,完全符合孔老师的价值观念,所以受到了赞许,并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本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出现了几个我们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

我们来看文本。“南宫适问于孔子曰”这句话很直接,就是南容有一天问孔老师。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我们一说羿,自然想起来射落九个太阳的那个人,但是在这里并不是他。历史上有记载的,“羿”有三位。一位是帝喾的射师,指导帝喾射箭的老师,他善射。第二位是唐尧时候的后羿,也就是射太阳的那个,也善射。第三位就是本章提及的“羿”,是夏朝时候有穷国的国君。当时夏帝太康昏庸无道,沉湎于游猎。“羿”发动政变,不让他回国。随后立仲康为君,“羿”实际上成了夏朝的掌权人。但是这个“羿”,由于善射,他和太康一样喜欢打猎。《左传•襄公四年》记载:“(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田兽。”结果被手下一个叫寒浞的人发动政变杀了。

“奡”据说是寒浞和羿的妻子生的儿子。就是说,寒浞杀掉了羿以后,把他的妻子也据为己有,并且生了儿子。“奡”据说有神力,是有名的大力士。史书中记载他能够陆地行舟,也就是“奡荡舟”。“奡”这个人“恃其诈力,不恤民事。”意思是他依仗自己力气大,不体恤民情。后来被少康所杀。总之,善射的“羿”和力大的“奡”,最后都不得善终,死于非命。

所谓“得其死”,那就是得善终。“不得其死”,就是不得善终。这大概是春秋时期的俗语,无论是在《论语》里还是在《左传》里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

“禹”我们都比较熟悉,他是夏朝的开国之君,擅长治水。据说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因此舜将帝位禅让给他。所以说“禹”本人并没有超凡能力,只是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而拥有天下。“稷”就是后稷,他是尧帝的农师,负责教民耕种。他还是周人的祖先,后来被封为谷神。

南宫适在这里说啥呢?就是“羿”和“奡”都是仗着自己的强大肆意妄为,但最后都死于非命,不得善终。而“禹”和“稷”只是治水和耕田,却最终拥有了天下。

面对南宫适这样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按照正常情况,孔老师应该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但是在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夫子不答”。孔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为什么一反常态没有回答呢?我想大概有这两种可能。第一,就是南容的提问应该是无疑而问,只是想在老师这里进行求证,而孔子认为南容本身充满智慧,对于这个问题,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因此“不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时候孔子虽然没有回答,肯定眼神中流露出肯定和赞许。第二,有可能是因为南宫适不仅是孔子的弟子,而且还是他的侄女婿。孔子对于晚辈的表扬,似乎都不是当面的、直接的,而批评却直截了当。所以在孔子没有回答的时候,南宫适就退出了。随后孔老师发出了这样的一个感叹,“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这里这个“出”,我们要注意一下,就是孔子设帐收徒,弟子的学习一般都是在“堂”,也就是学堂。弟子如果有问题请教,则要入“室”请教。南宫适在请教完以后,就要从“室”中退出来,重新回到“堂”上。

孔老师给予南宫适的评价很高,“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这个评价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孔老师对于南宫适这样的一个提问有点惊讶,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竟然有了这样高深的认识,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所以孔子有可能当时也是愣了一下,被弟子这种高深的认识所震撼,随后就给予了这样的一种评价。

铎罡老师 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