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老板最关心的是什么,赚钱。
如果你能帮老板赚钱,那么他会把你奉为座上宾,什么都好谈。
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政府部门怀着最大的诚意,希望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能够尽快上信息化系统,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但是民营企业老板很简单也很务实。我承认这些系统听起来很有用,但是他们怎么帮我赚钱呢?
我投入了几十万、上百万去买这些系统,它们到底有没有价值呢?
我想这不仅是企业老板关心的问题,也是信息化服务的公司关心的问题。
衡量指标
因为只有证明信息化系统、或者数字化车间确实能够帮助企业赚钱、盈利,才会积累口碑,才会有后面的业务。
否则的话就只能像赵本山卖拐一样,靠着忽悠,忽悠一家算一家了。
那好,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衡量一家企业的运营能力,也就是赚钱能力。
运营能力是一家企业最核心的能力,它的本质是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也就是利润。这些资源包括设备、资金、物料、人员。
运营能力的好坏一般有这么几个指标可以衡量。
库存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指标拆解
1、库存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占用资金可周转的次数,或存货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它的本意是让你弄清楚自己仓库里面究竟积压着多少货、多少原料,以及这些货一年内共滚动了多少次。
仓库里面的资产,一直是占用公司现金流的大头,很多时候企业倒闭不是因为没利润,而是现金流断了。
这时候你去仓库看看的话,可能里面还躺着一大堆存货,但是就是没法变成现金。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些存货快速利用起来,原材料尽快加工成成品,成品尽快卖出去。
最好不需要保留原材料仓库,这就是丰田所倡导的零库存、准时制物料管理。
2、应收账款周转率
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该比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
很多企业为了促成生意,往往会考虑给客户一点优惠,要么是直接给客户降价,要么考虑给客户一定的付款周期。
也就是先拿货,后付钱。
对于信誉较好的企业,账期到后一般会把货款补齐。
但是如果应收款拖得时间太长,那么成为坏账的几率就是指数级上升。
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能反映出企业在供应链里面的话语权。
3、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也就是说从取得存货开始到你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
如果你采购原材料就需要付款,那么等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然后销售出去,最后把应收账款收回来,这个周期就是营业周期。
简单理解就是从老板投入资金到收回资金的时间。
如果这笔钱老板是从银行借的,那么营业周期时间越长,付的利息就越多。
最终销售所产生的利润也就越低。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利润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是净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
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把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拆解,我们会神奇的发现
净资产收益率ROE = 净利率/净资产
=(净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杠杆倍数
所以净资产收益率跟三个因素有关,分别是: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杠杠倍数
销售净利率描述的是产品的利润高低,典型的例子包括格力空调,它的净利率就比其他品牌的高。
资产周转率描述的是总资产的利用情况,典型的例子是沃尔玛,薄利多销,销售收入相比资产比例很高。
企业通过借债可以提高他的财务杠杠,比如自己只有10块钱,问银行又借了10块钱,这时候我就可以进20元的货,卖出去赚的钱自然也多了。
所以企业适当的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借入的资金过多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总结
通过分析上述的几个指标,我们会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我们要把这些指标和企业历年同期进行比较,发现上升或者下降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要和行业内的同行进行比较,发现不足,找出差距。
这样才能通过系统来验证和解决原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