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大学以来第一次过长江南渡求学,学业未成,至今未归。走过几处南方,尝过些许不易,得失二三梦想,平添一缕乡愁。冯友兰先生立西南联大纪念碑书:“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心想三年将过至今仍无立身之本,平淡的经历无法撑起燃烧的文字,如此说来,南渡不如不渡,夜里常会有北归复读不中的噩梦。
二、薄似纱
山城重庆,云雾缭绕,时值冬日则终日阴郁不见暖阳,求学于此,习惯了千回百转,走过了高低小巷,尝遍了红汤底料,便爱上了这样一座城市。
城市的庞大冲击自己的认知,轻轨上略过从未谋面的长江显得格外新奇,建筑风格的诡谲料峭也叫人叹为观止。且不说千与千寻般梦幻的垂直崖刻,单是寻常高层出门发现还是平地的惊喜就足以让人不忍离去。梦想栖息在城市的混沌里让人迷醉而不知何时起步。
很多时候自己不去想可能也就忘了有多么残忍,忘记了那些起早贪黑六点钟公交车外城市轮廓的样子。现在啊,天大亮睡得迷迷糊糊被室友叫起来,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总会说一句:疲于奔命的生活。开始喜欢刘皇叔六十岁的尘埃落定不再颠沛流离,喜欢悟空的一句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喜欢“若一去不回”后的一句“便一去不回”。
梦想和乡愁总是联袂出现的那么不合时宜却又令人无法割舍,一句父母在不远游,但知还有半句游必远方。薄似纱的不只有萦绕在陡峭间的薄雾,更是那些穿山越岭时氤氲着的无名情愫。
三、客京华
古城武汉,三镇鼎立,一楼闻名,去时正值十月,太阳还是和重庆的一般火辣,平坦的城市给我这个逐渐习惯陡峭地势城市的人一份惊喜。
记忆最深的是在长江大桥边上的一家酒吧里,和老友喝的酩酊大醉,醉醺醺的请求前台点播《see you again》,当年的我们还没有放下刚刚过去的高中,也曾借着酒劲给高中心爱的女生打电话,已然忘记说了什么,只记得结果都平淡到完全不符醉酒前预想的荡气回肠,半夜相扶而出,东倒西歪走在行人稀少的街道,惊得路人纷纷嫌弃避散。很多时候不是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就真的什么都没有,所以才会一次次的把心掏出来想证明给谁看,怀念高中的青涩。寻常楼道和中意女生的一次偶遇都能欢喜一整天,仿佛阳光都明媚的没有烦恼,就像曾经的你站在讲台上,下午放学前的阳光缠在额前的斜流海中,一甩头柔和便撒满了整个教室。生活就是让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起初的坚持,到最后忘记了自己当初有多么放不下,不了了之成了很多故事的结局。
楚河汉街的西式洋房,光谷风情街的光怪陆离,江汉路的车水马龙,自己却总是拿来和小区门口逼仄的那条老街比较。不同于李荣浩的描述,也没有关于小孩水果蚊蝇走兽的孤独诠释,在我的老街,那里有明知城管不允还要摆摊到路中的时蔬摊贩,那里有绿皮卡车车尾售卖的低价西瓜,那里有三块钱一张十块钱三张好像没什么不对的盗版碟片兜售地摊,那里还有一个学生曾十二年穿着校服经过还会买一块钱一堆的收摊低价蔬菜。
四、听春雨
锦官成都,去时恰逢清明时节,春雨连绵,倒不负杜甫的一夜喜雨。
傍晚初至,躲雨于一家豆豉面馆中,记得桌前是碗豆花杂酱面,外面是瓢泼的大雨,坐在靠门的位置,拿出手机拍了张门外的景,高架桥下的路灯,歪斜的雨幕,晚课归来的校服学生。其实没有任何看点,就是觉得这一幕冷峻的让我亲切。
奔波于布局工整的各大城区,那一年雷子还没有唱过“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关于他的印象还只是《乖,摸摸头》里那个游吟西藏的吉他青年,南渡至于成都,时间之紧仿佛还没来得及看些什么,四处奔走的样子倒是和歌词不谋而合,绕过数个街区只为了找一家老火锅,看过几本余秋雨却还是写不好一篇支离破碎的游记。
五、风尘叹
星城长沙,时维九月,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山却没有尽染秋色,作客在此,依旧是老友二三,坐在中南大学校门的花坛边,酝酿好了情绪说将来怎样怎样,老同学一句说出来就不灵了哦,顿时便惶恐的哑口无言。
天心阁翻修的鲜有岁月痕迹。一师范的桌子刻上了伟人曾经就坐的标识引得游客竞相合照。岳麓书院现在成了湖大的二级学院。坡子街的臭豆腐也没吃出什么滋味。匆忙间结束了两天的行程便取道岳阳,只为文正公那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登楼排了好长的队,人人尽负踌躇壮志,到了真该把栏杆拍遍的时候,却只能改口叹一句洞庭湖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不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名号,也不负那去国怀乡式的感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可如今却没了千帆过尽,没了楼船夜雪,也没了空白的题壁等待新的仗剑游侠,都是诚惶诚恐的人儿站在楼内镌刻的岳阳楼记前拍照留念。
终归觉得日子很快,温暖在桌前倏然而过的阳光,越撕越薄的活页习题册,一抬头挂了十二年黑板上面的标语竟然消失的那么不易察觉。想起高中小组朱诺,作为一个不合格的组长,恍惚间总会想起两点即将上课还没来的急擦的黑板,星期五没有办完的板报和艺术节还没排练妥帖的节目,那些曾经糟心的遗憾,未竟的责任感,却是自己一直以来最缺乏的,这种东西在自己不能承担的时候,以绝对的压力压迫给你,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恶意从而值得自己去挑战,让人永远热泪盈眶,让人不忘战战兢兢。
六、可到家
不如归来,就像很多年前就曾经听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美的路都比不过放学回家的那一段。无论高楼大厦,金碧辉煌,无论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无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都不及当年放学和玩伴走过的红砖绿瓦,剪荫小径,玻璃厂广播,以及五楼初恋情人搬走前的楼房窗户。
想起那一年的语文课本,当时还在高二,油墨香里翻开的一页,右下角印着一首小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如北归,到家可好。
七、终
怀念那些燃烧的语言,让人不曾怀疑的走过所有苦难和低潮。
“南渡之人,未能有北归者”。西南联大却立碑作誓北归终复当年荣光,宗璞更挟野葫芦引获茅奖以《北归》为毕生所谋,心之所羡,窃词为题,但求不负南渡之志。
发表于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