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给孩子们的父母,也写给未来有朝一日会作为母亲的自己。我相信最明白教育方式和细节的,并不是教育专家,而是一个刚刚经历过一系列中国式教育的体验者,我现在就是这么个体验者。
全文整体上适用于望子成龙的精英教育,最起码是渴望教育出精英的纯中国式教育,0—18岁均适用。且本文是由作者个人成长总结出来的结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未必科学,仅供参考。
全文较长,分为宏观培养和微观细节两个大的部分,宏观培养包括学校选择问题和兴趣爱好培养问题,微观细节共包含5点,可选择性阅读。
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用,请随手转发以帮助更多人。
◆ ◆ ◆ ◆
一.宏观培养
1.学校选择问题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其实主要的选择权是在父母手里的,哪怕有些是需要考的,培养孩子用考不同学校的意识去学习和成长,也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事在人为。
幼儿园和小学,我认为对于在教育孩子上投入精力有限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没人全职带孩子,或者没有一个人能用工作之外大量的时间来培养孩子,选择离家近并且相对不错的院校是可以的,但是这里用的是可以,不是最佳,而且前提一定要是这个离家近的学习还相对不错。
个人观点认为纵观所有正规中国学校的老师,教的孩子年龄越小,对老师要求的门槛就越低,而这个时候对学校的选择就能成为教育水平的保障。此处指的教育水平绝不单单是知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说白了幼儿园、小学学的那点课内知识在培养兴趣之外除了升学还有什么别的用吗?之所以要让孩子上学主要是培养一种融入集体的能力和助力孩子整个世界观的形成。不是说不好的学校就不能遇见好的老师,但孩子是亲生的,赌不赌看您。别以为听说哪个老师还不错就可以送去了,学校的大环境是不变的,现在的教育环境就是不公平的,不同学校就是存在差异的,希望父母们考虑好。
初中,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孩子世界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孩子世界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孩子世界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
别看幼儿园小学加在一起念了将近十年,但是孩子的思维和价值观在初中还是非常容易被改变的,这个时间段完全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时间段,他身边的师长和同伴是什么样的,他这辈子基本就什么样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绝对,但是以我所见的,初中的选择的确对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不可扭转的影响,不同人评价优秀的观点不同,不便多做评价,也不是说初中没选好这辈子就完了,但是有这么个事情,希望你们知道。而初中选择成功的,也不是说世界观建设就高枕无忧了,最起码这步棋走对了,后面的还是看个人发展。
特别强调,学校好不等于班级好!班级好很重要!据我所知不是所有省市地区的学校都会分所谓的尖子班和普通班的,分不分家长一定要弄清楚,然后在适合孩子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尽可能好的,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这个适合孩子水平的意思就是,除非他真的就是学习差到放到尖子班肯定跟不上,不仅不学习还不务正业,其他的就尽量往尖子班送吧,没有为什么,不是歧视,没有任何戴有色眼镜的意思,可我们就在当下这个环境里面,适者生存啊。
高中,这个时候管控权其实就不怎么在家长了,家长主要在孩子初中的时候给他形成一个考哪个学校的意识,其他的靠他努力了。因为这个涉及到一个中考成绩问题,没有那么多经验可言,家长说了也不算,但是!但是!报考的时候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往上够一够,这是忠告啊。
说一个很功利的问题,希望作为家长的您可以为孩子今后的社交圈有所考虑,高中对这个的影响真的非常大,如果您的孩子和精英们在一起受教育三年,这三年里面能一点影响都不受吗?对高考能一点影响都没有吗?这群精英步入社会了在整体水平上和其他普通学校的能完全一样吗?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路上,他们的父母付出的教育成本是相对高的,有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这里还有一点,攀比严重的学校,忌。
大学就不说了,家长没有主导权。我相信如果前面的教育之路走好了,到这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2.兴趣爱好发展问题
我的想法可能挺变态的,希望父母们酌情考虑接受。我认为天生的爱好太少,人在一个领域内的水平越高往往越会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
我认为就该在孩子足够小的时候把像样的才艺都尝试一下,然后发掘他适合哪一个,选择一个长久的培养下去,这个长久至少十年吧,要不短了真没什么用。尤其是女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有点特长和没点特长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以后步入社会,都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不一样,她总有展示的机会的。就不说会让别人高看一眼这种话吧,人好是实在的,这对她的自信建设真的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贡献性事件,而且舞台感的培养对以后的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有帮助。
我认为任何人都是享受那种舞台之上万众瞩目的感觉的,不仅是当下的那种“我很棒”的骄傲,也会在不自觉间就给她一种“我想在更多方面都做到更好”的精英意识。
当然了,不是对男孩子来说就不重要了,父母也都是从读书过来的,应该知道学校里和工作岗位上什么样的男生最吸引人。不是说吸引早恋啊,个人魅力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而且,现在这个时代,早恋也控制不了……顺其自然可能反而更好吧。
我之所以说我的想法变态,首先体现在我觉得选择一个能坚持下来的才艺至少要坚持十年以上这一点,不能在一个领域相对专业,那大街上会这个的一抓一大把,要你何用?要是真就是孩子纯喜欢,那太好了,恭喜您!但是事实证明就算孩子一开始是喜欢的,过程中的挫折总会给他一点打击的,那种心态好到爆、从小就百折不挠的孩子确实不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毅力来辅助孩子的毅力了。十年不是那么容易坚持,而且十年其实也挺短的,我说的就是一个至少的数字,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推他一把吧。
当然了,孩子就真的怎么都不是那块料的时候,撞了南墙回头是各位家长选择的自由。只是我想说,我从幼儿园开始学弹琴,一直到小学毕业我都烦死弹琴了,老师烦不烦我我不知道,但我总惹老师不高兴,因为弹不好。这也有六年吧,您说久不久?但过了这六年我就逆袭了啊,我不仅喜欢了,我还能弹好了,并且一直到后来越学越深入我在音乐领域内学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而且我觉得我学音乐的经历影响到我思维了,给我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个事件仅供参考。
我只是想说,天赋论就是扯淡,莫扎特贝多芬什么的日复一日努力到极致换来的成就,世人就一句他有天赋就敷衍过去了?太不公平了吧!他们一直到成功之前那一秒,有人觉得他们有天分吗?共勉。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不是属于可以“从小培养”的年龄范畴之内了,我想说永远都不晚,只要花费的时间到了,事事可为啊。
二.微观细节
1、 我觉得孩子在一定年龄内不适合放任自流,说白了就是小学毕业之前别什么都让他自己。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放学自己回家了,辅导班也是自己去,但是我觉得这一点挺坑的,是锻炼独立能力了,但是锻炼不好怎么办想没想过?安全是一方面,孩子的是非辨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在那个年龄段太有限,他既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还是在过程中教育一下比较合理。但是这个过程中忌什么都管!我甚至遇到好多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干脆都跟孩子一起学习的,辅导班的老师全都认识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我可以非常直白的说这样的方式可以在短期的学习成绩上起到肉眼可见的巨大效果,但是这真的就不自立了,非常不自立了。所以,请把握一个度。
2、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哪怕不可信任,哪怕不能理解。
怎么个信任呢,就是即便你不信任他的时候,也表现出一副信任的样子,然后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引导,一开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的放纵,因为他觉得好像自己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但是长期来讲的话在亲子关系上收益是巨大的,这孩子但凡有点良心他也不好意思骗你。
理解,主要我就想说一下早恋方面了,作为家长要是一直就说什么“绝对不能早恋啊巴拉巴拉”,叛逆心理能不能激起来不好说,但是孩子真一旦处了对象——您就等着吧,除非您自己发现,要不然他肯定什么都不告诉您。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就是不管家长怎么想,都改变不了孩子怎么想。孩子天天在学校谁也不可能在他身上安个摄像头,还不如亲民一点,要是真有个什么事情家长也知道不是?这里多说一句,如果家长您觉得读书时期谈恋爱就是大逆不道的话,有必要改变一下自身想法了,真的,这不适合教育孩子。家长有权威是对的,但不能和时代完全脱轨,有些事情是成长的自然,不能逆天。
3.不管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怎么样,必须培养他多读书!这一点特别重要!读书多了不一定有出息,读书不多一定没出息!
这里的出息呢,不光是什么完成人生理想赚大钱什么的,读书会给人一种心境上的洗礼,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真的不一样,他自己心态好也有利于成长啊。而且这是一个技能时代,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当时那点书没一本白读——连言情小说都不是白看的。
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出生就喜欢书,在他足够小的时候兴趣是要培养的,多给他买点他喜欢的书,跟他一起看,实在不看就是您硬给他读也得读!一旦养成了习惯,人生都不一样了,我都能看到这孩子发光了。退一万步,即使孩子到最后也就是不喜欢读书,至少我觉得他能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种对知识的尊重,百利而无一害。
特此强调,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您要是天天回家就对着个手机玩的话,关于孩子喜欢读书的事情我希望您也不要抱太大期待。
4.智能手机的问题
能晚配手机就晚点配,虽然时代对手机有要求,但是没要求你家孩子非得用苹果7。别人我不知道,我现在就非常清楚如果不是智能机的存在我能比现在好,这不是说事后诸葛亮,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也知道,我相信您的孩子也知道,但是控制不了——这就是家长存在的意义啊,你得管啊,没有智能机就最省事了。
但是你要说从小到大就您家孩子没用过智能机这也不科学不是?会,是要会的,而且不能让他对这个领域太好奇太饥渴,不然反而适得其反,还是那句话,掌握一个度。括号,高中生不用掌握度,尤其是高三的,别扯那没用的就是不让用!
5.孩子如果在某一领域不够优秀,希望家长能客观一点,事情本身真主要就赖孩子自己。
孩子一个科目学不好,跟老师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但凡他们班还有一个能学好的,这就说明还是孩子自身有问题。而且,初中高中没有什么死活也学不会的科目,真没有!除了智商有问题的就是努力不够没别的。不是说上辅导班没有意义啊,就是单纯从孩子本体考虑。家长都觉得自己家孩子好,这很正常,但是别因为您的这点思维就让孩子也养成一种“什么事都不赖我”的思维角度。
举个例子,我是个文科生,数学不好,高考前五个月的时候我数学还不能保证每次都及格呢。我在学校的文科第一实验班,数学每次都倒数。后来我是真知道不破釜沉舟一次等待我的就是死亡审判了,找了个一对一的老师,每周自己做两三套真题吧(也不能再多了,当时那个水平做太多也没用了,还有别的科要学呢),加上学校一周可能要做很多题,把所有错的题都整理错题本——抄题,重做,整理多种方法,背后的知识点是什么全都整理出来。以我当时的那个错题量这份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就是真用功了啊。后来错题本厚的吓人了,我高考数学在那年难度突然增加的情况下打了129——这分,我之前是真没见过啊。我至今仍然一想到数学就头疼,但我证明了一个什么事儿呢,你能不能学好跟谁都没关系,跟你天赋也没关系,就是看自己想不想好。家长们啊!我希望你们首先接受这个事实——您的孩子只要足够“想好”,任何科目任何领域同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说这个不是说孩子学不好就得损他,就是希望家长们在有这个心态的前提下去教育孩子,真有这种情况想办法帮孩子,别传递负面影响,孩子要是总觉得“这事儿不赖我”的话他这辈子都没机会进步了。
◆ ◆ ◆ ◆
敲黑板划重点
最后,我想说,我作为一个还没彻底从教育苦海里脱离的大学生,我也希望能有一个美国孩子那样的童年。但是请各位家长认清一个事实,您的孩子就是在中国,他以后也要和中国孩子一起竞争,既然不能改变,请接受而不是抱怨。也不要试图在中国教育当中给您的孩子争取什么所谓自由,这最可笑了。如果您有能力并且有意愿,可以让孩子出国读书,如果不能的话,希望您能先于孩子接受现实。
说实话我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样的教育也挺公平的,分数能改变命运,一个人对自己下的所有狠都不回白费,都有意义——我不知道我这么想是不是一种悲哀,既然已经过来了我也不想再去思考这件事。这二十年来我虽然在其中痛苦着,但至今为止我也收获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也从未怨过这样的教育环境。还是那句话,既然无力改变,我们为什么不成为其中的受益者呢?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越来越好。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希望您随手转发以帮助更多人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