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佳节中,端午应该是最“热情”的一个节日了。端午一过,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就要来了。到了端午这一天,除了要吃应节食物,如粽子、咸鸭蛋、煮熟的蒜瓣外,还有进行一项十分热闹的水上运动——赛龙舟。在众人的齐声呐喊中,端午节的气氛也逐渐达到高潮。
可是,与端午节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古典文学中,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非常少。相比于其他传统节日,端午节诗词很少有流传千古的名作,能背出一两首的人更是少有。事实上,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也有佳作,例如苏轼的这首《浣溪沙 端午》。
这是苏轼端午节思念爱妾,写下的一首美艳千年的词作,词尾一句深情似海。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一生有两任妻子和一个妾室:即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在前两任妻子不幸去世以后,苏轼本不打算再续娶,况且他又遭遇贬谪,生活困顿。于是,身边的几个侍妾都纷纷离他而去,唯有王朝云一直陪伴左右,不离不弃,成为苏轼的红颜知己。
史载,王朝云多才多艺,聪慧过人,清雅端丽,深得苏轼的喜爱。对苏轼而言,王朝云更像一个知己好友,理解他,关心他,与他心灵相通。这首词写于公元1095年的端午。此时,苏东坡被贬惠州已经两年。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词人想起爱妾朝云,不经心神摇荡,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表面上是写女子们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实际上表达的却是自己对朝云的一片深情。词作上片描述女子们在节日前的各种准备。首句“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是说:端午将至,女子们要进行浴兰汤的准备,节日气氛浓郁。
端午节时,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女子们穿着华丽衣衫,自然容易出“轻汗”。而朝云闲静端雅,穿着一身碧色的薄衫,在一群衣着华丽的女子中最是清丽脱俗。一个“透”字,十分贴切,即写出了衣衫的薄,也将朝云肌肤的朦胧美衬托了出来。
端午节沐浴兰汤是古代社会一个特有的风俗习惯,在宋朝时尤为兴盛。女子们沐浴兰汤,不仅可以让身体芬芳,还能祛湿除邪美容养颜。在词人心中,朝云不仅容颜美丽,而且兰心蕙质,纯洁高贵,就像芳香的兰花一样。由此可见,朝云在词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此时,他远在惠州,孤身一人。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朝云与其他女子参与盛会的情景,一定是人山人海,气氛热烈。上片最后一句“流香涨腻满晴川”是说女子们沐浴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流”和“涨”二字,形象生动,将当时的盛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词作下片是写词人曾经与朝云共度端午节时的情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是说:朝云按照风俗习惯,用彩线缠绕玉臂,将小符挂在发鬟上,说着节日的祝贺语。其中,“以五彩丝系臂”,即有辟邪驱鬼之意,又喻意朝云“玉臂”“红”而长命。
此外,“小符斜挂绿云鬟”也是古代端午的民俗。“小符”能通神明,让人得到福佑,身体康健。就像门上挂蒲剑、小孩额头抹雄黄一样,有辟邪护身之意。然而,词人之所以着重描写缠五彩线、挂小符的风俗,为的是最后“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些风俗习惯都是人们的一些美好祝愿。如果所有的这些祝愿能够灵验的话,那么,他希望与“家人相守一千年”的心意,自然也能够如愿。词尾一句一语中的,借着端午节的热烈气氛,将自己对朝云的一片深情倾泻而出。相伴一千年,再没有比这更深情似海的节日祝福了!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