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不可不知的两件事

一. 关键词为什么要一词一线

上了很多的思维导图课和训练营,也看到很多人用软件或手绘的思维导图有很多在线条上都是一句话或短句。但我上思维导图认证课的时候,老师一直强调关键词一词一线。那也经常会遇到有的小伙伴来询问为什么是一词一线呢。经常给予的回答是关键词提取的是重点,如果是一句话往往让我们一下子找不到重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背后原理一直是我所探寻的。

我想飞进天空的思维导图

昨天也是有幸在《刻意训练》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些记忆现象的解释,尝试着用来解释关键词为什么是一词一线。

在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的大脑对于可以将多少事物立即保存在短时记忆中,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一限制通常约为7件事物,也就是说,大脑足以记住一个当地的电话号码,但记不住社会保险号码。

这样的一个原理好象在哪里听过。于是就去百度上搜索相关的原理。

人们在短时间内,一般能记住7个单位的内容。这个规律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弹子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看到超过7个弹子。 1887年,M.H雅各市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数字,最多是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艾宾浩斯也发现,人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神奇的“7±2效应”,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在记忆知识的是,我们不要再幻想—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变成天才。

从这里我们就比较容易的理解对于短时记忆,单位数量越少,我们短时记忆越容易。当你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产生有效的记忆,尽量的让单位的记忆容量变小。

二.思维导图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去记忆

最近也是在看阳志平的对于认识学习的一些阐述,也是奇怪,昨天看到《元认知学习(5)》里面就提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短时记忆我们记的快,忘的也快;长时记忆困难,但会记忆的比较深,当时看过了并没有太多的注意,大脑中过了一下,什么叫长时记忆呢。

在这本书《刻意练习》里谈到记忆达人在记忆数字超过一定长度的时候,就需要将长度进行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去记忆,并且需要构建一系列的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是什么呢,也就是各种各样的记忆术,以及用于追综记忆术次序的体系。这里也就不难理解我们记忆比较长的内容按照一般的记忆法是比较难的事情。

那我们所说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和思维导图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平时用思维导图会去进行一些学习,但有时记忆的效果并不好对吗?那思维导图可以怎么样的帮助我们呢。首先思维导图的几个主干就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把一大段内容进行分割的作用,而主干上的关键词又可以看作追踪记忆次序的小提示。以此类推,每个关键词都可以帮助我们去记忆一部分内容,一根一根线条就好象把珍珠穿成项链的那根线,而每个关键词好象是一颗一颗的珍珠。10月3号在烧脑节上做过一次关于整理的分享,在没有打底稿的情况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框架搭建,再在每个主干上进行内容的填充,最后完成了一次分享的记忆。在我一边分享的时候,一边大脑中出现我所说的内容大概在思维导图的什么位置,就好象一张地图指引着我把整个分享完成的。


整理分享的思维导图

以上是我对思维导图对于关键词以及记忆方面的一点理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来指证和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