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你我他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一位领导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并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半条被子”塑像

如今,这个坐落在湖南郴州汝城县的沙洲瑶族村建立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广场等,并开放当年红军途经此地相关场所,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省内外乃至全国各地的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成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景点。

去年,我在一次党员教育活动中观看了《半条被子》的电影,感动得落泪。今天,我们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来到了沙洲村现场参观学习,再次感受半条被子的温暖之情。

在现场导游和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再次聆听了“半条被子”温暖感人的故事,还聆听了当地讲解员更加详细讲解故事发生的一些细节情况。我们一个个无不被“半条被子”温暖的故事所感动。

那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来到汝城,驻扎在沙洲村一带。他们跟之前经过该村的部队不一样,不扰百姓,不抢东西。

一天傍晚时分,北风夹着冷雨,寒气逼人。村民徐解秀看到,冰冷的雨水湿透了战士们的衣服,就让其中三名女红军睡到了自己屋里。

沙洲村

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女红军看到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条烂棉絮与草蓑衣,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就把她们随身携带的唯一一条行军被打开来与徐解秀母子合盖。

几天后,红军要离开了。三名女红军决定把仅有的一条被子留下来给徐解秀御寒,但徐解秀怎么也不肯接受。

最后,一名女红军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拿了一半送给徐解秀。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个故事是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沙洲村时,见到当时已80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了解掌握到并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后来,3名领导同志的夫人看到《经济日报》上的报道,还给徐解秀老人寄来了一床新被子。

如今,这个故事被改编拍摄成了红色电影,还被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红色经典故事,知道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也让更多人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今日的沙洲村在党的领导下,村民们早已脱贫致富,村里旧貌换新颜,村民个个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参观时所到之处,见到的村民都喜笑颜开,感谢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感谢共产党始终想着人民。红军被也成了当地的红色旅游纪念品。

今天,在当地红色导游的引导下,我们一行在沙洲村红色景区进行参观学习,不仅聆听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参观了红军当年在沙洲村活动的场所,还参观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实地感受到沙洲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中雄老人正在与来访者交谈

我还有幸在当年“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的老屋里,见到了徐解秀80多岁的小儿子朱中雄老人,并与他老人家进行交谈,从他老人家的言表中,我也感受到“半条被子”的故事给他和家人带来愉悦和幸福。

这次的沙洲村之行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作为一名党员,我倍受感动、深受教育,也更加坚定要跟党走,听党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尽自己的所能,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旗添彩,为党徽添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半床棉被,别称“半条被子”,是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的红色经典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 红...
    Pizrih_cacf阅读 452评论 0 0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464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3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