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与“自然美景”背后的真实

追寻自己所喜爱的自然生态类文学至今,虽小时候常常沉浸在书中的美好描写中,长大后在通过下乡考察以及工作中的了解和认识,逐渐摒弃了儿时唯自然生态和田园牧歌生活至上的追求,对各种文学作品以及自己所写作的此类文字抱有更加清醒与现实的态度。“田园牧歌”式的文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虽反映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真切的,是作者加以自己的感受美化过的。与其专注于描写那个“精神家园”式的美好生活,也应关注于此类美景背后的现实,关注于落后地区真实的处境。

部分城市人在从未真实体验过落后地区生活时,对当地自然生活环境怀有不切实际的向往。事实上,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一面,基础设施的贫乏和生活环境的艰苦是另一面。只有在并未身处于那种生活环境,仅仅作为娱乐或消遣,才能真正以平和的心态安然欣赏那些风景。真实的落后地区乡村,那些旱厕、不便的生活环境、贫穷匮乏的物资和服务条件、难走的山路和部分人的素质,对只从文字和短视频上看到美好一面的人而言无一不是挑战。即使我喜欢书中的乡村和自然,即使可以用文字描绘那些美好,也难以在真实的乡村中长久地生活下去。虽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逐渐变成景区,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但目前依然只能满足短期旅游需要。美丽的风景是客观存在的,辛苦的农活、贫穷和落后的现实也更是现实。(像前文中描述的老家老屋一样,即使环境并不“高级”,也不需要为此而感到自卑,不遮不掩,承认并接纳这样的事实,并没有什么不好。)

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而言,同理,自然有美丽的一面,同样有让人恐惧的一面。我无法忘记暴雨中在佳荣镇原始的七彩桫椤峡谷森林面前,无路却被迫往下走时的那种恐惧感,幸亏最后并未真的下去,因以我自己的体力是无法应对的。亨利·贝斯顿在《遥远的房屋》中同样描述过这种恐惧,虽然风平浪静的大海是美丽的,狂风暴雨中的大海却让人心惊胆寒。未开发的原始自然,其中那些威胁人类安全的生物、那些悬崖的峻岭,对于大多数不懂荒野求生经验的人而言是无法应付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毕竟渺小而脆弱,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有时不得不面对它们的另一面——会对人造成伤害、令人恐惧的一面。即使再热爱自然的人,在自然面前也不得不保持谦卑和恐惧,承认自己只是弱小的人类的事实——对那些美好的喜爱是真实的,对那些危险的恐惧也是真实的。

一方面,我可以通过文字描写那些美、记录那些美;另一方面,我也明白真实自然的样子、明白在乡村“田园牧歌”环境背后真实存在的落后和艰难,明白贫穷落后所带来的更多是问题和困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田园牧歌”与“自然美景”,与其一味对其美好的一面进行吹捧,或是一味对其不好的一面进行否定,更加理性的态度是对它们同时抱有“怕与爱”。通过景区开发、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存环境,克服不便于游赏的因素,让此类景色真正成为可供大众观赏的风景,是未来应有的发展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