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全书导图
- 读书感想
- 为什么好
- 为什么还不够好
PART I 全书导图
xmind文件可在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pan.baidu.com/s/1eRf1Qa2 ~~
密码:0649
更新链接:http://pan.baidu.com/s/1kUGDDyv
无密码
PART II 读书感想
- 信息编码和解码
信息传递的过程,
就像作者那一端有了一个"essence",
作者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把essence编码,
通过层层流转(出版啦校正啦销售啦),
来到读者的手里。
读者需要调动自己对语言的理解,
破译作者的编码,
解码成读者自己的essence,内化之。
看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所谓教科书,
是全面、系统、结构化讲清某一领域知识的书,
这种书特点是编码时已经考虑最大程度降低读者解码的麻烦,
让读者有限的脑力绝大多数用来攻下essence;
另一类,像本书这种的,
来源是作者的演讲啊上课时的讲话啊,
成书的时候没有考虑过读者解码的过程,
读者就不仅得花力气解码,还得花力气理解essence;
当然还有一类最烂的,
解码之后发现并没有essence,内容是坨翔。 - 拖延写读书笔记的感想
这本书拿到的时候觉得爱爱爱,
一定要好好写个笔记。
结果是20160201开始有这个想法,
最终今天做完的时候,已经快过了两个月了。
对这样一本并不深奥的书,
我画的这么长的时间,
大部分是耗在对自我要求过高而行为瘫痪上。
而如果仔细看这个自我要求过高,
会发现我的自我要求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只是“看上去很努力”那种自我要求而已。
不信看图呀:
笔记v1.0,这是多可怕的自我强迫症。
虽然在尽量梳理条理,
但恨不得把每一字每一句每个意思都做个缩写弄到图上,
并不管章节内部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而且尼玛做这事这么无聊,
就像是小学生为得到内心老师给的一朵小红花一样,
上课背挺直手臂放桌上端端正正叠好,
其实脑子一片空白。
费力,只讨老师的好,并不讨现实应用的好。
槽点君认识到这样做有些蛇精病以后,
放弃了这个版本,尝试笔记v2.0:
这一版本的进步在于,
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把章节内部重新建立结构了,
而不是被书的混乱编码牵着鼻子走。
不足的地方是,
还是试图每一章都撸这样一个结构,
碰到读来无感的章节时又做不下去了。
到今天,拖延了许久,
突然一边洗菜一边意识到,
好像这本书实质性的内容也不是很多啊,
不就是“目标-执行-避免误区”三部分嘛,
我能吸收的也只有这三部分,
何必跟着作者思绪乱飘呢。
于是有了今天的3.0版,
就是文章开头那个图。
不仅重新建立了框架,
而且相对于第二版,更退后一步,
看整体脉络,而非章节内部的脉络。
抓大放小,
抓住对自己当下有用的,
暂时还没用的就放一放。
这就够了。
下次看类似书,挤干拖延的时间,速度就能提上来了。
PART III 为什么好
- 书本身
- 自我发展话题的书,感性偏多,个人主观偏多;
像这本《标签》一样理性剖析外界环境和内在变化的很少见,很合胃口。 - 陈老师文学功底不错,有一些只言片语非常打动人,能唤起槽点君强烈的情绪。
- 推荐了很多systemizer思维方式的相关书籍。
- 自我发展话题的书,感性偏多,个人主观偏多;
- 槽点君最大的收获
- 理解了家族积累,看到更牛逼的人心态会平和一些。
- 明白在动机、方向选择、落地执行方面,都需要社会化的情感驱动。
- 坚定信念,槽点君要去大城市。
PART IV 为什么不够好
思考下这个问题并非为了吐槽,
而是觉得可能在这些方面有用:
- 这本书如果出第二版,应该怎么改进?
- 如果是槽点君写一本类似的书,应该怎么架构?
- 槽点君看不懂的部分太浓缩,槽点君今后该怎么挑书?
为什么不够好:
- 编码凌乱,上课讲话整理成的。要不是因为essence够好,槽点君不会想看。解码解得槽点君好累啊。
- 关于演化方面的论述,借用郝明义先生的说法,如果把原著比作营养大餐,那么这本《标签》里的是高度浓缩的药丸。不好懂不好吃。
OK,算是写完了。
强迫癌患者槽点君舒了口气。
一个明明很想做的事情因为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过于奇葩的标准而行为瘫痪,一直压在心里又一直不想/不敢/不愿意去做,真是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