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处于长不大状态的小孩吗?是否想过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呢?为什么会对《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在我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存在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我想更了解它,疗愈它,活出更好的我。
施琪嘉根据多年经验书写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引领看见内在小孩,对其理解、辨别和分类,探寻内在小孩,认可自己、爱自己;疗愈它,改变从前的自己,改变内在小孩,重塑自己被摧毁的信念,与过去的“我不配”“我不行”等告别。《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引领整合,带着走一趟向内疗愈的旅程,活出更好的自己。
关于看见之初识
“内在小孩是每个人内心的孩子。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孩子的状态,这个内在的孩子不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消失。相反,他会永远像一个孩子一样躲藏在我们内心的角落里”——躲在我们内心的小孩。这个小孩出现的形象有自卑、哭泣、无助、无力和无望,甚至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不相信、怀疑、不安全感,对别人厌恶和憎恨,这是带着创伤的内在小孩。这大都源于幼年的创伤留下的阴影。
内在小孩究竟长什么样?它的想法与现实中的人和事是不太一样的,这是内在小孩的一个特征。
关于理解、辨别和分类
父母应该竭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迎合其心理状态,这样孩子才会顺应发展。一开始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小孩,她的内在小孩就可能会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一种方向是特别糟糕的内在小孩,而另一个方向是特别安静的内在小孩。要想内在小孩朝着健康的成长,就需要予充足的信任和接纳,以及足够的爱。
内在小孩会在两种类型之间转换:“上帝”的意象和“恶魔”的意象。在培养时要理解和作出选择。
如何分类内在小孩?不同时期其存在不同的表现:
“上帝”般的感受在0~1个月,刚出生前1个月最早的内在小孩就形成了。
微笑与获得爱在2~6个月,6~10个月是自恋与探索。
认识内在小孩后,才能疗愈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关于疗愈
疗愈需先了解我们的内在小孩是怎么样受伤的。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有两种因素:其一是早期的不当环境,另一个是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不当的养育方式有:疏离、过于强烈的刺激(亲子关系等),不当的环境指成长环境,比如家里哥哥姐姐的恶劣对待态度。主要是对孩子照顾和爱护不足、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如何避免内在小孩受伤,恰当的养育方式就是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此外还有维持养育方式的稳定和持续。
告别“我不行”,不要再否定自己。在我认识的人中,包括我自己,经常会在某些事情上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从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与它告别,相信自己,迎面而上。“我不行”的内在小孩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父母总是贬低和训斥,父母将自身的阴影投射给孩子。为了健康成长,要至少做到三点去避免养出“我不行”的孩子:1)不要对孩子说负性的话,给予鼓励、支持、力量和夸奖、包容与接纳;2)创造“孵化”环境;3)追溯原生家庭。
告别“我不配”,不再忽视自己。这点也还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同胞的关系以及社会价值观和民俗习惯、自卑心理与自卑行为。社会价值观中,社会对某个群体的定位和约束会让人产生根深蒂固的“我不配”的内在小孩。这样的内在小孩,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值得配好的东西,从而忽视了自己,忽视了很多,错过了很多的美好。关系治疗关系、好关系覆盖坏的关系就是这一类内在小孩的疗愈方法,关系如夫妻关系。
告别“我不好”,停止攻击自己。这一类内在小孩的养成也还是环境因素和父母的影响。通过父母的改变、寻找能够滋养自己的关系来改变“我不好”,让自己觉得自己好。
学习自我认同,不再怀疑自己。其中包括生理上的性别认同、心理上的自我认同—跟父母的指定关系、社会上的自我认同、“大我”的自我认同—跟自然建立联系。
关于整合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开发自身未知的优势。针对处于的探索阶段进行开发。有三个潜能探索阶段:第一阶段:0-15岁,对外探索,注意力在母子关系中;第二阶段:15-35岁,同伴关系、人际关系;第三阶段:35岁以后,向内探索,关注自身感受。
通过几方面更好地整合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隐藏的含义、跳出现实和内在的自己对话、阅读哲学书籍、通过冥想聆听内心的召唤、注意潜意识传递的信息、找到类似镜子的人。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还说了内在小孩如何影响怀孕和生育,青春期内在小孩的特殊之处,女性和男性内在小孩的不同之处,亲密关系、职场关系的内在小孩等。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看见内在小孩,共情释放内心压抑的多种情绪,介绍如何疗愈创伤的内在小孩,告别不行、不配、不好等,重塑价值信念。自信起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意义,告别种种负面情绪,更全面了解自己,拥抱真实的自己,追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