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妈妈群里在组团买”戒尺“,当然,戒尺的使用对象,是孩子。理由很简单粗暴:"慈母多败儿,孩子,不打是不行的。" 当看到这样的观点,我的内心是很矛盾的。大部分育子类的书籍或社会上当下较流行的教育学家,都在提倡“大拇指”教育,建议父母多看孩子的优点,要努力做一个和颜悦色、充满爱的家长。但身为家长的我,当每天与学习拖拉、情绪失控、屡教不改的熊孩子相处时,所有学过的教育方法全部被隔离到九霄云外,不如来一场女子单打或混合双打,才显得酣畅淋漓。就像姚老师课上分享的“养育型四项限”一样,我就是那位时而骄纵,时而严厉的妈妈。但,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这样是不对。因为我想做和善而坚定的妈妈。
值得庆幸的是,我是一位乐于学习,不断进步的妈妈。所以,《正面管教》,我来了。 三天的课程,收获非常丰富。认识了优雅知性的姚老师,专业认真细心的圈妈,还有求知若渴,同样优秀的小伙伴们,与一群有趣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是,也是相当幸福的。
当然,有意义的事,就是与大家一起学习《正面管教》。
首先,我想来谈谈《正面管教》课程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员需要做的是目不转睛地盯着PPT,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娓娓道来,手上的笔快速地挥动,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一天的知识点灌输,看似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对于这些知识点如何运用,及运用后所带来的深层反思并不是特别触动。但《正面管教》的授课形式打破了以讲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而是精心设计了很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把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员,自导自演的方式来诠释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案例中的场景似曾相识,人物角色如出一辙,仿佛生活中真实画面再次上演,启发式的提问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语,都深深的触动了学员内心,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也对《正面管教》背后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做到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未来正确的学以致用。
其次,给我触动较大的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的“目的论”。我与很多人一样,看问题,喜欢看问题的表象,而忽略了深层次真正导致问题出现的核心原因。就拿“发烧”举例吧,当孩子高烧时,我们可能想着上美林,赶紧退烧。但当退烧药的药性失效后,新一轮的高烧又会卷土重来。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妈妈需要做的是,先了解孩子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发烧的症状。“发烧”是表象,“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当对表象和核心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就能够帮助我们去识别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了。《正面管教》罗列了四大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挑战权威“”报复“及”自暴自弃“,同时也列举了当家长遇到不同状况时的情绪感觉及行为反应,还有孩子在面对家长错误应对时的进一步回应。当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表》就是应对儿童错误行为的BIBLE。我需要再深入研究一下,与所学的其他知识点融会贯通。
最后,我再来分享一下认知自己情绪。有一个奇怪的发现,就是当我在问对方你的感受时,绝大多数回复的不是”快乐、愤怒、郁闷或焦虑“这一类的形容词,而是会不断地去强调事件的过程或他们的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具备表达自己情绪的习惯。 我们更注重强调行为,而非个人感受。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能赢得对方的不是行为上的一致,而是情感上的共鸣。很喜欢姚老师带我们做的”深呼吸“的练习。感受当下,感受自己的情绪,只有当我们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的走入他人的内心。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练习。
今天分享了三个内容,我一直在找它们的联系点,看似很散,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 “感同深受”,懂了,才会接纳和理解!这是赢得孩子们最有力的爱!
其实,还有很多的课后感受,需要一点点时间来梳理。课程已经结束,但对《正面管教》的学习才刚刚起步。以“不忘初衷,方得始终”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