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到三毛的原声录音,她的声音一如我心目中的明朗、温暖,录音叙述的是她和荷西的相遇相知。为荷西遵守六年之约而感动,为六年后两人相逢而愉悦。"今生是我的初恋,今世是我的婚姻,因为你,以前的一切感情的纠缠,枝枝节节都不算了,我变成一个纯洁的人,就是他的太太"。"因为有你在我的身边,在沙漠里看到的都是是繁花似锦"。听着她带着少女般的梦幻愉悦的在回忆时,真心为她欢喜。
第一次接触三毛还是在高三时期,舍友看《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时突然跳脚说:”非洲真落后,等我有钱了买一吨火柴运过去,看谁还敢抢三毛的火柴。”第二天借了同桌的《三毛全集》,挑灯夜战一口气读完,那时被习题考试压的喘不过气,看她和荷西在沙漠婚生活的点滴,才稍微缓一缓。中西文化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撒哈》展现给我的是沙漠生活的的原貌和三毛的智慧与趣味,特别是她和荷西吃中国菜的描写,活灵活现,充满乐趣。
可惜啊!可惜...后面荷西不幸溺亡,“日已静,潮水已退,皓月当空的夜晚,照出了再也不能看我的你”我听了五遍,哭了!为三毛多舛的命运而悲,1976年《撒哈》的三毛是幸福的,1979年撒哈的天空下起大雪,荷西永远离开了三毛,虽说之前也是大概了解过三毛的平生,但语音的冲击力太大了,把我多年眼泪都轰了出来,直到此刻我才明白“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这一刻我想起了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