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桐上小学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地教她识字,只是我们在给她讲故事时,她指认哪个字我们才帮她认读,我们认为识字是上小学后自然而然的事情。
开学一周,语文李老师布置了识字作业,我翻开语文书看了看,发现一年级的生字学习还是很有梯度的,有些字是需要规范书写的,有些字是需要准确认读的,还有些字是需要在短文或诗歌中流利诵读的。需要认读的字就在课后长条框内,我数了数已经学过的4个课时总共28个字,为了避免孩子们的顺势记忆,我有意地打乱顺序考查她,她都能快速又正确的回答,可我仍然担心她掌握的不够牢固。
于是,我趁她学舞蹈的空档制作了识字卡片,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她的注意力,“玩字卡”就成了我们晚上睡觉前的必修课。
头两天晚上,我首先检查她生字掌握情况,随后,我们商量了一种玩法,就是每人抽出一个字,说出含此字的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她大多说的是刚学过的词句,譬如目和足,实在无话可说,就简单表述“目就是眼睛,足就是脚”;我则是以眼前的事物、《西游记》人物事件、成语故事、自然景观等略作描述,这些都是我们一起读书时碰到过的,我有意识地引导她。每每说到有趣的话语,都会逗得我们大笑不止,甚至招来哄小桐睡觉的爸爸严厉责备,我们似乎有些得意忘形,对爸爸的话不予理睬。她饶有兴趣地坚持再玩一次,我们互换角色如法炮制,玩得很尽兴。深夜,她睡得很踏实,不再说生气的梦话,不再有倔强的扭动,我们稍感欣慰。
这28个字都是我们常用常见的,对她来说难度不大。我抽空儿将语文书中识字(一)所有的字做成了字卡,并按照课时、认读梯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了标注、书写、编码。如果还按原来玩法的话,这次的字数多(61个),耗费时间又影响休息。我们又商量了第二种玩法,就是每人分别抽出两个字,将这两个字编在一段话或简短故事中,所说的话或故事得有连贯性。这种玩法更富有挑战性和趣味儿,我们当时即兴说的一些话,连我都感到吃惊,真不明白这些故事她是多会装进脑袋的,我没有一一记下来,但她那喜悦的神情总是在我眼前闪现。
玩儿了几天之后,她自己提出了第三种玩法,就是你来描述(比划)我来猜。通常都是由我先描述她来猜,我有时使用拆字法,如“金”就说“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了两个糖”。如“坐”就说“两个人立在土堆两旁”;有时使用故事法,如“目”和“耳”就讲葫芦娃的故事,如“行”就讲《西游记》的故事,如“禾”就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有时使用填字法等等,她都能准确快速地猜出我所描述的字。等到由她描述我猜时,有些字我不能及时说出或者重复猜错,她使出浑身解数,用肢体语言比划给我看,我才恍然大悟,她皱着眉头说,妈妈,你太笨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是她不能够用语言恰如其分地描述而已,我以无声的微笑回应她。我想,我们的游戏不仅帮助她学会识字,无形当中锻炼了她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相信,长此以往,她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你看,学习识字就是这么愉快的事情。寓教于乐,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始终保持在精神愉悦中学习,我想将她这份初入小学满怀的欣喜保留地越长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