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和导演,张艾嘉总是能够站在女性的视角又突破女性的视角,跨越年龄和性别的鸿沟,去洞悉个体、群体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逻辑,且表现形式极为细腻。在《相爱相亲》这件作品里,我看到的是一众戏精们各种出彩的对手戏和群戏。
观影的过程中,脑子里过得最多的是《巨婴国》和《乡土中国》两本书,所以整场下来,要写点什么,免不了大量引用武志红老师和费孝通先生的理论。
01 中国式家庭轮回与大母神
影片里几乎只以两张遗照的方式出场,但及其重要的两个角色,是岳老师(张艾嘉)的亲生父母。父亲是整部影片所有矛盾冲突的根源,母亲则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虽然岳老师的老公尹师傅和女儿薇薇都知道外婆临终前并没有留下遗言说要把外公的坟迁回来,但是我相信那是她真实的遗愿。就像岳老师反驳的一样,“你们嘟嘟什么,我妈想要说的话,我懂!”
我相信,是因为岳老师和她的父母,清晰构建了中国式家庭轮回里第一代的原生家庭。从岳老师的性格来看,有几个细节:一个是学生们祝她最后的教师节快乐,但是面临退休的她表示这不是最后的;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来听课,她事先安排好课堂问题并让优秀的学生提前做准备;已经工作的女儿想要搬出家去,她坚决不同意,因为这个家要按照她的规矩来。
岳老师是经典的全能自恋型本我,她付出,她要求回报,并且要占有控制权,在自己的家庭里她是主宰者,哪怕三口之家,她也是大母神。她从小受到母爱的吞没式伤害,与母亲产生了共生绞杀的关系,因此她能完全明白母亲的心愿,并且无论如何要完成母亲的心愿,就像刻入基因一样的使命感。她全能自恋,因此不能接受失控的事实,退休是失控、公开课表现不好是失控、女儿离家出走是失控、母亲的遗愿不能实现是天大的失控,为了不失控,行为可以扭曲、道德底线也面临拷问。
说到这里,岳老师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已经呼之欲出。不难想象,她的母亲是和她一样的大母神,而她的父亲责任另一个经典的代表—“中国好人”。岳老师的父亲,在饥荒年代,离开农村和包办婚姻的妻子,来到城市讨生活,与岳老师的母亲相识并结婚(重婚罪),电影里说他一辈子都没有回过老家,直到去世以后回乡安葬。从他的发妻拿出的证据来看,他一直给给老家寄去生活费(养家)。他制造了矛盾、造成了伤害,却无力解决,而弥补的方式,更像是在共生社会里维护自己生存的道德基础。所以他在生活中应该也是一位缺席的丈夫和父亲,通过缺憾造就了妻子这位大母神,也让自己女儿受到了母亲的吞没式伤害,成了新一代大母神。
武志红老师说,中国式家庭轮回可以打破,打破的关键在于人,特别是缺席的父亲。本片的尹师傅(田壮壮)就是打破轮回的人。
尹师傅不是“中国好人”。作为父亲,他没有缺席女儿的成长,佐证是女儿谈恋爱,会跟他分享。作为丈夫,他对妻子爱的坚定,并不吝于表达,他洞察妻子面临退休的心态变化,给她写卡片表达关爱,他记得妻子年轻时的梦想,并在年老后帮她实现。一个有所作为的父亲和丈夫,他打破了这个轮回,体现在女儿薇薇身上,观众会发现,薇薇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的现代女性,但她不再是吞没式伤害的受害者。她会反抗会挣脱,也具备共情和同理心,虽然在感情关系上的细节仍然体现出她受到母亲的影响,虽然在面对母亲是她仍然矛盾不已,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并且具备最终跳出轮回的能力。从她急切的想要领结婚证,到下意识的忘带身份证,看出她想要抓住新的共生关系来摆脱旧的,但又不敢摆脱,直到最后让男朋友阿达离开她去追逐梦想,而自己选择等待或者不等待,她终于开始尝试找到自我,也让亲密的人能够摆脱共生、找到自我。
02 亲密关系
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人多年来受到共生关系的制约,对于亲密关系总是不得要领,或者说总是分不清亲密和共生的区别。
岳老师对于亲密关系的表达,方式总是如出一辙,就是干预、管理、限制……尹师傅洗个澡,不能着凉要穿衣服,她得管;薇薇想离家独立生活,她要限制;学生晓光是个问题小孩儿,她不但管,还干预到要晓光的父亲来到学校盯着管……在她的逻辑中,我干涉你都是为你好,这是我表达关爱的方式,至于你人格是不是独立,不属于考量的范畴,不但共生,而且绞杀。
尹师傅则不同,他对于岳老师想要做的事,并不赞同但不干涉,仅止步于劝说,对于岳老师与他人的关系也绝不掺和,包括她们母女的关系。影片的最后,他买新车,准备要实现夫妻二人年轻的梦想,他说:“这是我们年轻时的梦,开车去远方,现在车有了,你倒忘了。我不管你去不去,我是一定要去的,如果你能在身边就最好了。”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真正的亲密关系绝不是共生,或者叫互相寄生,而是你是独立的你,我是独立的我,我欣赏你喜欢你,你也欣赏我喜欢我,我们在一起很亲密、很开心。进一步理解,如果我们的亲密关系对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独立人格产生了制约,就会转化成共生关系(妥协、牺牲、付出感、抱怨会随之而来,想到某珠宝品牌的直男癌广告!),那是很难接受的。二是,作为每个独立的人格,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干涉到其他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父亲不干涉母女关系、儿女不干涉父母夫妻关系、妻子或丈夫不干涉另一方与其任何长辈的关系……只有这样,在大的群体中,才可以避免集体主义和群体共生。
女儿薇薇,在这样的父母组成的家庭成长环境中,一定是矛盾的。
在乡下,她给姥姥(外公发妻)读外公来的信,说,这都是家信,姥姥,他其实不爱您!姥姥着急说,不会的,他从来没少给过家用,甚至还专门给我钱让我做漂亮衣服!薇薇则回答,他把钱都给了您,也不代表他就爱您啊!而后,在男朋友阿达把左右积蓄都给了关系迷离的女性朋友之后,她又质问阿达,你跟她没什么,怎么会把钱都给了她呢。所以薇薇姑娘,在影片的这个时间刻度上,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
关于这个的讨论,她母亲岳老师的观点是,外公跟外婆生活了一辈子,一定是爱外婆的,钱给姥姥不代表爱,父亲却说,那即使在一起住了一辈子,也不能就说一定是相爱的啊!这句话,差点让岳老师炸了,但我认为,尹师傅的态度是这样的,他对于自己的感情很有把握,那是一种健康的、坚定的爱与亲密关系,但是对于岳老师,他也没有把握,因为岳老师对于家庭共生关系的要求,让他失去了这个把握。
岳老师做梦,一张年轻男子的脸,却看不清是谁。那是年轻时的尹师傅,那是她的独立自我依稀显现的时候看见的尹师傅,随着时间演进,家庭组件,新的共生关系建立,尹师傅变成的看不清的脸,是她压抑在内心的美好的东西。原生家庭的塑造,注定她在婚后会走向这个轮回,每个人的青春年少,激情四色的岁月,或许是距离打破轮回最近的机会吧。
03 儒化道德与共生社会
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礼法礼法,礼大于法,儒家文化立世,社会构建在关系的基础上。费老先生说,除了“仁”字,其他的道德标准,都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忠也好、孝也罢,都在确立关系,礼治社会,差序格局,都需要人们遵守这些关系中的伦理,如此,人们都部分的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建立了共生的关系。
姥姥的悲剧,表面上是外公的不忠,而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她生存在儒化道德的乡土中国。她投奔亲戚来到他乡,包办婚姻嫁人,丈夫离家不回,她要坚持自己的身份,因为这个身份是她能够继续在这个地方生存的基础,因为这个身份是她与乡亲们共生的唯一关系。她年过九十,早已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时候,乡亲们都由着她让着她,各种尊重她,但是跟她一样不能允许她丈夫的坟外迁,也不接受所谓“二房太太”来此合葬,因为这是她不能逾越的“矩”,少了这个,整个乡土中国共生的道德基础会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礼法关系会被破坏。
岳老师跟乡亲们争论说,自己的父母才是合法夫妻,她说的是法治,乡亲们说不管合法不合法,在我们老家,我们就只认阿祖(姥姥),他们说的是礼治。法治尊重个体,有理有据,希望个体表达出真实的自我意志,社会建立在一个个独立的个人之上;礼治尊重关系,重要的不是理和据,而是大家怎么看,自我意志也不重要,个体的存在方式最能符合集体的需求,大家就愿意承认他。
在乡土中国,至今仍是儒化道德的礼治社会,除非离开,否则任何个体不能摆脱共生关系。而在商业社会发达的城市中国,儒化道德已经退让成了口号,只有标榜自己或挤兑他人之用,商业中国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世界,更坏,因为功利主义不但不尊重个体,还不给个体留下共生的空间和机会。
薇薇从事电视媒体行业,她的同事抓住了这个事件作为新闻热点,疯狂而无情的试图揭露伤疤、激发矛盾,以供社会娱乐,创造商业价值。不尊重个人的隐私,已经视法理为无物,还利用关系来达到搜集素材的目的,而后漠视关系来向公众展现,又把礼法和共生关系当做不存在。然而这一切发生后,公众却不批判媒体的道德沦丧,反而热衷于事件本身,这是一个没有骨架和脊梁的社会,是一个亟待重建的社会。至于重建的基础,是普世价值观还是另辟蹊径,尚未可知。
岳老师是一个适应能力极强的女人,在乡土社会里,她能够做到让乡亲们接纳她成为关系中的一员,在商业社会里,她又能不折不挠的讲道理、找关系,法理和礼法双管齐下。在乡亲们当中,她运用关系,则只能服从当下的规则,而尝试讲法理,又被无情的取笑;而在商业社会的城里,她辗转多个低效的有关部门以后,最终达到目的,却是因为民政局的办事员看了电视节目,与她建立了一种“关系”,所以帮助了她。这是一种悲剧而可笑的机缘,在儒化道德这种压抑人性的道德伦理都丧失的功利社会,哪怕善意的出现,也不是基于偶发的法理或同理心,而是残存且随缘的共生关系。
随着这个流氓化社会的洪流,片中人物的一切最终都完全失控了,这种失控可能会带来的坏的结局有无数种,但是也保留的好的可能性。终极的失控使岳老师摆脱了全能自恋的本我以及母亲的吞没式伤害,她接受的失控的事实,也终于替母亲做了一回决定;失控也让姥姥意识到自己其实都已经不认识那个所谓的丈夫,她终于打破了礼法的矩,听从了内心的善意。旁观者的阿达躺在姥姥给她自己准备的棺材里,深深的察觉到一辈子“绝对禁止的超我”的可悲,踏上了追梦的路;薇薇也感知到亲密关系需要建立在两个完全独立的人格之上,不再焦虑彷徨。
但愿所有经历过彻底失控的人们,都能得到好的结果,并在这之后,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学会独立断绝共生,守住底线,找到内心的良知和善意,一点一点的为这个社会搭建起新的脊梁。就像“坏学生”晓光在媒体面前拯救岳老师的时候洋溢的青春光彩,那是本片的高光时刻,我不管你是我什么人,我只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