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见这个标题时,我是拒绝的。
可能是因为觉得世界这么美好,有这么个诱向趋导的内容,会有更多的人会变质。
但没有想到很多的事情需要辩证考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官,都有权利凭借自己的认知去避免成为一个人渣、学习如何辨别一个人渣。
看到它最后一集结束的那一刻,花火与小麦在桥上分别的场景,使我想到了荻野千寻被白龙牵着离开汤婆婆的汤池。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开放性结局空间给每个人一种肆意想象的放飞机会。
不论是花火、小麦、茜老师、钟井老师、绘鸠还是最可(鸥端),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都是成长的催化剂,如果没有花火的踌躇不前,小麦就不会注意到她,如果小麦能早些勇敢的说出他的感情,可能会提前结束他和茜老师的暧昧不清,如果茜老师当年没有接受前辈的诱惑,可能就不会陷入对谁都无所谓的生活模式,如果没有钟井老师率先打破僵局,可能以上仍旧是个无解的局。绘鸠和最可在剧情的推动方面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绘鸠的大胆示爱、无底线的让步,花火还在懵懂之间继续着和小麦的假扮情人关系,绘鸠的到来促成了花火不灭的愧疚,从而激发了她的成长,如果最可没有勇敢的走出和小麦约会的那一步,她可能还沉浸在王子与公主的幻想中。
最先成长的是最可,那个看似懵懂无知的少女,她的执着拉扯着小麦压在箱底的真心,不是谁都可以,不是谁都能作为假扮对象。最可正式了自己的内心,即使得不到也不会选择毁灭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她的优点特别让她在校园祭走秀时光彩夺目,她率先跳出了这个怪圈,有些喜欢的、美好的东西,其实可以当作珍藏的记忆刻录在脑海里,选择彼此成全才不会痛苦的活着,互相折磨。
每个人活着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周围的环境、社会关系影响,会形成各式各样扭曲的心理,可能我们自己注意不到,但它又会在某些细小的环节暴露出来,比起继续让它肆意在内心疯长,还不如从根部挖断,总会有要解决的那天,不论是幼小的树苗还是参天大树,最后痛的总归是自己,长痛短痛都是自己选择。
我们仿佛能从一首歌、一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的是这样吗?扪心自问,真的经历过吗?真的那么痛吗?真的想要陷入这样的困境中不再出来吗?
不要说无所谓,也不要说习惯了,问问你的真心,也问问自己的劣性根,人渣的本愿尚且如此,你还要持续为社会制造垃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