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被告知一句“真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结果是不可计数的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读书的行列。但是,他们的读书目的也很明确,古代人多数为了官位名利,现在的我们更多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读书在每个和平的年代都被拔高到万众瞩目的位置,现在的社会同样如此。
譬如,我们通过读书进入了更高阶层,把握到了新的机会,学习了更多处理事务的手段,使得事业蓬勃发展,积攒了难以计数的金钱,实现了自我价值,找到了更明确的人生方向,收获了幸福的生活等等。读书当然有用,它能给我们带来超越时间的经验总结和人生智慧。但读书也是一把悬在房梁上的利剑,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它的信男信女们。
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现实的诠释,现实的发生先于阅读,目的在于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和分析;另外一种读书是对现实的想象,现实的发生在阅读之后,其结果是人们对现实的理解依托于这种想象。举例说明:程序员学习的编程教程、家庭用品说明书、某一理论的解读等都属于第一种读书;而社会体系中的道德标准,社会准则,以及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爱情等虚无的东西都属于第二种读书,这些读书一般通过文学、经典、历史或者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表达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我们通过细心观察也能够发现,读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包治百病”,有时候反而还会倒打一耙。这些都只和第二种读书有关,即对现实的想象。读书有时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以下便是其中几种危害。
一、背离现实,思维僵化,不知变通
我们通常称这种人为“书呆子”或者“两脚书橱”。但是其对现实的不熟悉程度也不相同,主要分为两种。
1、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浅薄。这种类型的人现在处处可见,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大学生”,更明显的称呼“女大学生”。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不像过去的人一般即便学习仍要从事许多课余的工作和交际。现在的学生被当做宝贝养,只活在学学们的圈子里,一旦被社会中人性的恶触及就几近崩溃,很明显的例子是“大学生进传销”“女大学生裸贷”“女大学生被XX”等。
2、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两脚书橱。自古以来这种人便不少,就是“范进中举”之类文章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他们读了太多书,自以为对世界了解通透,却不知道人性、社会的变化,到了最后一无所成。所以但凡有所成就并从读书中解脱出来的人都会说一句话:宁信书不如无书。
二、失去自己的感知,对标准盲目苛求
这是近代才愈演愈烈的危害,其原因在于信息化的泛滥和真伪标准的层出不穷。
木心先生说,若不是听人说起过,又有谁知道爱情。许多读了书的人都像疯子一样追寻自己梦想中的爱情,却不知道爱情从来就不是苦苦追寻可以得来的,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标准化的产物,因为所有的媒体和身边人都告诉我们,帅气有钱有事业,身高很高性格温和就是理想的人。但是你可否看到那些拼了命都要在一起的人,竟没几个是符合我们定义的标准的。
央视曾经采访路过的大叔大妈,问你们幸福么。按照我们的定义,幸福是有金钱的保障,有物质的高标准,有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提高,有车有房有爱情。但是,人们却从来不肯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愿意过这样的一种生活。有的人愿意抛家舍业的去旅行,穷的像条狗;有的人钻进青灯古寺,寂寞的让人发冷;有的人每天都要吃上一个炸鸡蛋,觉着这才是人生;有的人每晚都要看一页佛经才能入睡,像沙漠上的苦行僧。
我们用了许多时间读书,却忘掉了自己的需求,执着的按照书本、媒体上的标准去找寻目标,只会失掉我们自己的感受。一个一米六的女孩终于求到了一个一米八的壮汉,结果婚后不和家暴频繁,但是每次出门女孩还感到一米八壮汉带给自己的安全感;一个生性腼腆不愿出风头的男人,却因为工作不得不抛头露面耀武扬威,到了最后他想出家避难。这时,我们不得不问,读书和媒体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三、规则的遵从者,缺乏改变的勇气
这个社会中的所有社会规则、道德标准都是被灌输的,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去体验具体生活之前就牢牢的印在我们每一个动作和思想之中。在性解放来临之前,我们都认为性是羞耻的应该竭力避免的,却被那些无良的人渣利用;在思想解放之前我们都认为某某的名言是无与伦比价值超凡的,最终却发现错误连篇;在法律改变之前我们都认为某种行为是不可行完全不能操作的,却让不读书或者有独立思想的人占了先机。这种例子不可计数,但凡读书的人总是很容易在规则内行事,像个精明的奴隶。以至于那些不怎么读书或者有独立思想的人很容易就在社会中占得先机,并放肆的耻笑这些愚笨的读书人。
马云曾在演讲中说,“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大多数的阅读都是基于现有知识和情感的推演,而这些推演在没有现实社会中复杂的关系和事实的情况下,自然会走向狭隘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