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是孩子生存的理由
自由的本质是形成自我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以儿童自身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认为儿童是受内在生命力的指引和成长法则的支配,这种内在生命能量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就是“精神胚胎”。
但我认为它是只属于人类灵魂的种子,人类的孩子生下来就由“精神胚胎”指引他,让他按照自己生命的状态借助环境来形成心智并发展心智。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更注重儿童的社会规范需要,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容器,靠成人的灌输来成长.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
这种最基本观念的差别导致了教育方式的不同。
案例一
好友林和我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9 岁的孩子从传统学校转过来。一天一个小孩告诉林老师,有人把教室的教具架子推倒了,林老师进去一看,教室就像被抢劫了一样。
后来我们才确切地明白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叫解放。这不过是孩子把你赋予他的东西又还给了你,而你需要加倍的努力和爱才能使孩子恢复。
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一个备受压制的孩子得到自由后一定会搞破坏。他过去受到的所有的压迫都要通过破坏和暴力释放出来。
这样的情景依儿童的年龄而异,一般破坏性行为会持续三个月。这样的孩子宣泄完之后,首先出现的情景是撒娇。这时孩子的生命开始好像变得退化了,再从起点开始。这之后孩子开始变得安静,开始观察,但是没有学习的内驱力。三四个月内什么都不干。一年以后,孩子开始进入教室,生命开始步入了由生命力引导的正常而自然的轨道。
案例二
另一位幼儿园老师和我分享了另一个故事:
有一个宝宝,四岁多来我们学校,半年内什么都不干,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坐在院子里观察。
因为他有侵犯他人的行为,孩子们自发地不和他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个办法,只结交新入园的孩子,来隐瞒历史。
但是他搂人的动作很用力,总是把被搂孩子的头部紧靠着自己的身体,这让被搂的孩子感到特别难受。
于是,幼儿园为这个孩子专门开了个会,让所有的老师看到宝宝搂人的时候都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这个教育好就好在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
宝宝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策略,他只需要教师在后面稍微推他一把。
这个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长达四五个月他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干。
他的妈妈到学校里来找校长,在办公室里双方焦虑地吵了起来。宝宝跳着捂他妈妈的嘴,不想让妈妈说,几次努力失败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走进校长办公室里问:“园长老师,我妈妈昨天都跟你说什么了?”园长想了一会儿说:“宝宝,如果你花一部分时间到教室去工作(操作教具),一部分时间满足自己在外面玩,这样就解决了你和妈妈共同的问题。”
宝宝贴着园长的耳朵说:“你知道我妈妈为啥变成了那样?是我外婆造成的。我妈妈现在又想把我变成她那样,但是她做不到了。”
这个孩子用了5 个月的时间观察他人,他发现世界变了,他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现在,他已经趋于正常。
我们提倡应该给孩子自由,但是孩子们懂得行使自由的权利吗?
其实我们不用担心,因为自由会派生规则,会使孩子自发形成一种自律,渐渐形成自我。
自由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孩子。当你真正把自由给了孩子,你就会发现在自由中一定会派生出规则。
但是,如果我有自由了,而这种自由却依然建立在限定和支配他人的自由的基础上,那么这不叫自由而叫做权力。
如何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呢?
这时,规则诞生了。规则是保证所有孩子自由的前提。
在长达五年的探索中,我们在学校里派生出五个规则:
不可以有粗野的行为,
不可以打扰别人,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请归位,
请等待。
这五个规则保证整个学校处在一片和谐和自由的状态中。而这五个规则也严格制约了老师对儿童的限制和支配权。
后来我们又发现,规则再往前跨一步,就变成了权力。
于是我们反复告诉老师,规则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拥有自由,而且规则的本意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约定(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个人都要遵守)。
儿童有决定并支配自己的权利,有选择的自由,这是自由最本质的内容。
我们反复告诉老师,把自由给孩子。
最后,孩子们在自由中产生了自律。
爱是让孩子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唯一理由。
安全感只有通过爱来满足;
爱能给人带来成长的能量;
如果一个孩子获得的是爱,他决不可能去做“不爱”的事情,便为社会培养了一个富有建设性的人。
没有爱的社会是最可怕。
我们通过阅读、研讨和实践发现,爱是宇宙的法则。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和对方一体化了。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发现,所有孩子的转变无一例外地来自于爱,当然老师的转变也是这样。
自由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形成自我,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小时候,父母跟我们的关系派生出一种关系,叫“家长制”。
“家长制” 指的是我说了算,你说了不算,必须听我的。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一切由父亲或母亲说了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可能演化成暴力关系。
但由于这种关系太普遍,因此,父母打孩子就被合理化和道德化。你会发现在一个家庭里通常是爸爸说了算,妈妈是一个服从的状态;或者是妈妈说了算,爸爸是一个服从的状态;如果两人都想说了算,战争就爆发起来了,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我来控制你,控制不了,你又来控制我……
我们的生活、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这样的关系。
如今我们为何无法把自由的理念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原因在于没有在平等的关系中成长。
由于你没有这样的生命体验,除了你成长体验过的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怎样对待你的孩子。
有的父母想好好地对待他的孩子,但一张口便是说教。
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想让他们独立自主,想让他们健康幸福,首先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这才是人成长最核心,也是教育最核心的部分。
/End.
文章摘自——范津导师家庭教育系列书籍之《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
作者简介
有北美移民经历,专注心理学研究十年以上,心理治疗技术涉及家族系统排列、NLP、完形、萨提亚、催眠、精神分析等,结合东方儒释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范津导师作为一名卓越的训练师,怀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国主持过数百场父母成长系列训练及青少年心态素质系列训练。帮助过千万家庭的成长幸福。
范津导师,多年致力于为中国人的幸福做贡献,让青少年的生命更有意义。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