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
教育的最大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有机的融合。
——摘自《爱弥儿》第76页 职业的选择
我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在谈到劳动在孩子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时,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棵生长了十年的橡树,因为一年之后要在它生长的地方建造农业大楼,人们决定砍掉他,但是孩子们决定不这么做,而是要进行移栽,尽管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他们要让这棵橡树再生长200年甚至300年,要让许多人在它的枝叶下感受生活的乐趣。
正是这种愿望,让孩子们克服的困难,齐心合力挖掘泥土,终于把大橡树成功的移植到了别的地方,就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劳动的意义,那就是:只有劳动才能给人带来快乐,带来幸福。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中,劳动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个教育过程。
他引导孩子们为自己的亲人种下苹果树和葡萄,摘下玫瑰和蔷薇,培植小麦和大豆,把第一批果实送给自己的亲人,把用自己种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做成面包,请亲人和老师品尝。
当人们品尝那些甘甜的果实和香喷喷的大面包,孩子们心中涌出了一种巨大的欢乐和幸福。这是做其他任何一件事都无法带来的,为了这一刹那的幸福感,一个人要劳动几个月,这就是劳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一刹那不仅使孩子在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上获得提升,而且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孩子们感受着那最美的情境的一瞬间,也深刻的了解了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劳动就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更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教育过程。
但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劳动教育严重缺失,在家里,我们的孩子如同小皇帝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里任何活都不让干,就连自己最起码的生活用品,自己的衣服、袜子、鞋子甚至内衣、内裤,从来都没有洗过,父母只要求孩子学习好。
在学校里五、六年级的孩子不会扫地,东一下西一下,一个在前面上,一个在后面上,巴掌大的教室收拾不干净,垃圾随手扔,垃圾桶满满两大桶,垃圾没人倒。一、二年级的孩子不会扫,一到打扫卫生,派给家长,孩子劳动成了家长劳动,前段时间有热心人士在调查家长帮助孩子在学校打扫卫生的事,我不知道是喜是忧,可见,让家长劳动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家长极大的反感,有些不排斥是家长心疼孩子,但这样做真的是害了孩子。
有些时候把劳动变成一种惩罚,犯了错误罚扫一周地,作业没写罚擦黑板……很多时候把劳动和犯错联系在一起,从小在孩子心中留下意识:犯了错误就要劳动,劳动是可耻的,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劳动是光荣的。
教育中没有劳动的参与,其他方法、手段、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意义,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而且从本质上说,一切教育方法、手段、策略本身就是劳动,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须以劳动为基石。
一个人在童年、少年时代对劳动的体验是极其宝贵的,那种对劳动的鄙薄和忽视将在其成年之后成为冷漠、懒惰、不思进取,甚至走上歧路的根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犹如犁铧因天天耕地会脱锈而光洁如镜,人的心灵也会由于劳动克服的困难,勇敢的对待失败,不为成绩所迷惑而闪闪发光。
——摘自《帕夫雷什中学》
劳动关乎心灵,劳动培育人的精神,坚韧与勇敢的心灵。
我们现在无法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孩子在果园里度过假期,但我们起码应该做到教育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服务做起,从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做起,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欢乐和幸福,包括在劳动中培育起对亲人的责任与忠诚。
说到底劳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