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作坊与机器大工业
信息时代,经济腾飞。产品制作从工厂手工业完全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并且是人工智能大工业。产品批量生产,已经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并且还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好多东西也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缺少了灵魂。
地域的差异、高考制度的不断改变,高等教育的资源不合理、不均衡,使民办教育成了公办教育费有力补充。尤其是分别在93年,98年出现了 “211”,“985”名校评价标准,20多年,这两个标准也成了众多高三学子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真正能上“211”以上的学校少之又少。经济腾飞,专业性人才需求膨胀式增加,“985”,“211”学校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家最近引入“双一流”名校概念。让更多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名校,接受高等教育,学有所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在中小学教育系统出现了绩效工资,以量定价,严重阻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考核就没有动力,不比较就没有先后,和原来高考成绩优秀增加奖励力度相比,严重打击大家工作热情,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满足不了考取名校的要求,因而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家长们唉声载道,苦不堪言。工资的很大一部分都去辅导班交了学费。针对家长费需求,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大的培训机构教育集团,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其数量,规模,远超酒店数量及早点门店。远程教育,网上授课,双师教育,买多少送多少,介绍多少,送多少,连续报班优惠多少。各种营销在教育这块最纯净的乐途发挥的淋漓尽致。产业化,市场化,功利化,极端化,早已经失去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之本质。长之以往,后患无穷。
我也在培训系统谋求了一份兼职,并且一做就是十五年。还清楚的记得04年的冬天,一位家长驱车到家找我,孩子高三一模考5 分,二模6分,学艺术,想上本科,让我给想办法。因为熟人介绍,无法拒绝,三个月时间,他家孩子就成了我的托管生,一周五天在我那里。经过三个月一站式辅导,最后数学高考87分,如愿超分数线一分上了徐州师范大学钢琴专业,颠覆了我对高考的看法。从此走向了培训之路。借用朋友房子两年,租用坝子街民房一年,07年搬到写字楼,一直租用到现在,幸福着并快乐着。十五年如一日的忙碌,见证了上千名学生的成长,帮助数百人实现了名校愿望。十五年专心做自己,像经营一个没有名字的作坊,纯手工制作。十五年来,不仅仅是教书,还做到了育人,谈心得,共分享,树目标,建理想。分数不是全部,只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德行天下,方可智达九州。
我不想太多的扩张,永远以灵魂感悟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的大脑,用方法找到学习的捷径,用总结式教育让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共同进步。教育不是企业,更不是工厂,教育是情怀,是两情相悦,是人与人之间的另一种尊重,是一根教鞭,三尺讲台,是七彩粉笔,四季晴雨。
我不想把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木偶,我要做自己,你懂我,我就教你,你不懂我,我与你相视而笑,不解释,不诋毁,不辩论。我深爱我的作坊,那是我的梦工厂,我努力,见证孩子们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