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晨读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问老板为何厚此薄彼?
于是,老板就让李四去买土豆,每次都带着一个问题去市场,结果回来后老板还是有新的问题,为弄清老板问的“哪里有卖土豆的?有几家卖土豆的?土豆的价格怎么样?”等问题,李四跑了四五趟。
然后老板又让张三去考察土豆市场,张三就跑一趟,把土豆价格、数量、质量等问题全搞明白了,还带回来了土豆样品和卖土豆的人。
工作中能按时完成领导教给的任务很重要,但这只能让你做一个好员工,而完成的时候做到学会超出领导的预期,这才是你持续升级的王牌。
工作中,我们都是努力的人,一天天忙的像陀螺,可是成绩却是寥寥,你是不是有时候会觉得非常沮丧,甚至感觉到了瓶颈期。今天的晨读给了我们几个方法,教给我们在工作中怎么聪明的努力,而我们不妨一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瓶颈期。
〈1〉三十秒法则
三十秒法则:就是在三十秒内说清领导所关注的事情,做到“快短近”。
“快”是快速,在说之前对你要表达的内容烂熟于心,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表达脉络;
“短”就是简明扼要,平时多加练习,去掉不必要的表达;
“近”就是不要远离命题,在最终收尾的时候,聚焦你要解决的问题。
记得领导有次偶遇问我某某项目进展怎么样,我突然很蒙,明明昨天刚处理好并整理完放到文件夹里,可是竟然啥都没有说出,含糊其辞的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领导看我不得要领,大踏步走到我前面去了!
到了办公室,我顾不得害臊(艾玛,真丢人啊),扒拉出文件夹,简直如打通任督二脉,一瞬间各种信息喷涌而出,我恨不得摔了文件夹,其实更想摔自己!
所以后面重要的工作,我都会在笔记本上进行简单的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在找领导汇报时,尽量用几句话简明扼要的说清楚。
往往级别越高的领导越需要我们的简洁高效,所以30秒法则是一项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工具,它可以让人集中精力思考,沟通更有逻辑,表达更简洁清晰。非常值得拥有!
〈2〉边际点效应
这个来源于经济学的“边际递减效应”,即同样的东西或者努力,但取得的效果或者回报却在逐步减少。
比如口渴时的第一口水,饥饿时的第一口馒头,总是给人无限的满足,这是后面的水和馒头无法相比的。而我们工作也是一样,过分的追求完美,不仅会收效甚微,还会搞得自己非常紧张。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是高考好像依然在眼前,那时候每个老师都会在临考前一个月和我们说:从现在开始,只看你所记住的东西,你的错题集,你的整理的笔记,那些还未掌握的就不用看了,不用考满分。
所以你所面临的任何考试或者工作汇报,都是需要临阵放松的,给自己设置一个边际点,到点就不再进行完善,而是整理信心,发挥好自己所有的。
与追求完美相比,能够完全的做出来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3〉考伦波策略
貌似外国人特别喜欢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发现,数学、物理、化学┈ 这样领域中简直不能太多,每次看到,我就暗暗告诉自己:又一个大神来啦!
今天的大神很酷,是个神探,他的主要策略是先主动放松对方的神经,然后进行致命一问,从对方放松后的回答中找寻蛛丝马迹,其实用中国话说就是——欲擒故纵。
特别是谈判或者要求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僵局,或者得不到满意的回复,这时候不如放下,来聊聊天气,聊聊国家大事,聊聊坊间八卦。然后在几日后,假装无意间提起,“哎,上次那事情你有什么想法”,说不定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这个策略的要点就是敌松我紧,一定要做好万全之策,掌握一定的主动权,预判事情发展方向,并想好对策。
此外,这个策略你可以用,对方也可以用,所以防止被使用也是值得我们用心的地方。
相比努力地做事,聪明又努力地做事,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试想:巴菲特会投资你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即肯定不会。但以后我会更努力,聪明的努力,努力先见一面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