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生命才有意义

 

    女人,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嫁给谁,而是无论嫁给了谁,都能在这段婚姻中获取幸福。古有云: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我们看几个例子,就会明白一个道理:与其指望别人给予自己幸福,不如好好爱自己,因为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最好的状态,才会有一个可以匹配的人来义无反顾的爱你。

例一:苏青-谋生与谋爱

      她曾与张爱玲一起被称为“上海文坛最富盛誉的女作家”。苏青的童年没有什么阴影,生活简单有趣。后来家里给她定了一门亲事,未婚夫李钦后家境不错。后来苏青家里日益衰落,不得已终止了中央大学外文系的学业,和李钦后完婚后来到上海。

      到了上海之后,生活不但没能像期待的美好,反而更加糟糕。李钦后的连连出轨时时引发一次次争吵,当苏青向李钦后要钱以作家用时,换来一记响亮的耳光。苏青被这一巴掌生生打醒,十年婚姻已经走到了绝境,苏青终于离开丈夫选择独立。

      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才女,再到一个失婚还要抚养三个孩子的少妇,苏青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思来想去,决定发挥所长,以文谋生。历经周折她的《天地》月刊终于创刊。在这期间她的《结婚十年》也广泛的被人关注。书中对于男人的期待,抱怨,失望如出一辙,一次次琐碎小事让埋怨积累太多,在金钱方面的算计让争吵持续升级,婆媳关系让夫妻感情也日益薄弱。全职主妇伸手要钱的难堪和尴尬,最后还有压垮婚姻的稻草-外遇,让女人彻底觉醒,没有另一个生命可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苏青曾指望男人后又依靠自己,所以她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如果与男人一起吃饭,她付了帐,一方面会觉得骄傲,另一方面则会有些悲哀,因为失去被保护的权利了”她的纠结应该也是现在众多女性的苦恼,想要大女人的权利,也想要小女人的待遇。其实这有可能是极端女权主义的误区,拼命将男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两性无论何时都要互相需要,女人只要能保证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就好。

      不管如何安逸,也要有谋生的能力;不管如何陷入爱情,也不要迷失自己。遭遇困境,就尝试发出最强音;生活艰苦,也要尽心谋爱。在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生活方式上做一个从容、坚定、温暖的女人。

例二:唐瑛-精致,是女人的尊严

        同很多社交名媛一样,唐瑛成长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唐家不但家境富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颇为先进。唐瑛的教育从小就受到父母的重视,不但要学习舞蹈,英文,戏曲,母亲还特别注重培养她作为名媛应有的习惯和教养。从衣食住行到谈吐举止,样样考究。在唐瑛的人生中,她始终关注的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她的眼光从未盲目的投向别处,没有人比她更爱自己,所以她可以对生命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

      她对自己的衣着特别精心,漂亮的唐瑛索性将这种美的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与陆小曼等当时的一批名媛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美丽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对于外表的精心装扮能体现出对生命的珍视,也更有利于别人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有着万丈光芒般耀眼美丽的唐瑛吸引了钻石王老五宋子文,但宋子文的追求没有得到唐瑛父亲的认可,唐瑛潇洒的将这段感情利落收场。之后嫁给了“小港李家”李祖法,最终两人因性格不合,各奔东西。之后,唐瑛遇到了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的侄子熊七公子容显麟,两人性格相得益彰,后来结成连理。唐瑛随丈夫远赴香港,后又移民到美国。丈夫去世后,唐瑛就住在儿子隔壁的一个单元。晚年在美国,她活的依旧悠闲,打打牌,听听戏,下厨给孩子做做饭。去世时她没有一般女人的沧桑和恐惧,一脸从容,潇洒离世。

      这个高雅精致的女人,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长河里,用淡定和优雅去修复日渐粗糙的外在,做足了一辈子的美人。对她来说,爱情不是空气,爱自己才是必须。爱自己,才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世界的繁杂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快乐或悲伤,丰富或乏味,不过一念之间。

      你不安,世界更浮躁。女人应该找寻一种内心的松弛状态,生命的单纯与美好全系于平适的心境,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试着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因为生命中注定要有崎岖,生活中注定要遭遇挫折,少去焦虑,浮躁,拒绝让失望和悲观蚕食生命的美好。放松心情去感受“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自在,就会告别生命中的很多沉重。

例三:张幼仪-放弃,才是真正的开始

      那一年,15岁的她遵从父母之命做了徐家的媳妇。婚姻得到了两家人的满意。她本以为这应该是婚姻最坚实的后盾,可她渐渐懂得,婚姻中另一方的认同才是婚姻的基础。不幸的是,丈夫徐志摩竟对她总是一脸嫌弃。徐志摩把包办婚姻的无奈全部转化为对这个无辜新娘的怠慢。一结完婚,徐志摩就立刻离家读书去了。直到1920年,张幼仪去欧洲前,五年光阴,她与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四个月。“也许是我们相处的时间有限,才没办法像其他夫妻那么恩爱”对婚姻还是满怀期待的她一定有这样的思虑。于是她千里迢迢赶赴法国马赛,希望能用长久的相处换来本该拥有的幸福。但徐志摩根本不给她任何机会表现自己,他不喜欢她,从头到脚,彻头彻尾。她知道,她其实永远无法取悦一个连了解她都懒得去尝试的男人。终于,这些在张幼仪看来最为坚不可摧的牢固婚姻之堡垒,统统在徐志摩找到自己灵魂伴侣时轰然倒塌。1922年2月24日,在柏林,第二个孩子降生,她叫来徐志摩。在离婚协议上签好字,还他梦寐以求的自由。

        之后,张幼仪在德国努力的生活着。边工作边学习,并进入裴斯塔洛奇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她的精明,干练,勇敢逐渐显露,她找到了人生的支撑点,她自信的昂起头,靠着坚强和拼搏,闯出了男人都望尘莫及的事业。前半生的她将家庭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她不管丈夫的鄙视,不埋怨丈夫的怠慢,已经折服成一种卑微隐忍的姿态,却无法留住丈夫的心。当她卑微的乞讨爱情时,他不曾看清她埋下的脸颊,当她骄傲的昂起头颅时,却再也掩盖不住耀眼的光芒。从这时起,徐志摩才看清她的真正价值,他甚至骄傲的说“以她为荣”。

      婚姻需要两个人互相欣赏,否则再怎样付出和忍让也换不来爱情。用一种对方并不买账的方式去爱他,终究是徒劳。爱情中其实都是对自己爱的人百般呵护,对自己不爱的人万分残忍。在很多不幸福的婚姻中,并非是因为妻子不够贤惠或者丈夫不够体贴,对于妻子来说,不是你把衣服洗的更干净,熨烫的更整齐,他就会更爱你。擅长料理家务只是能让婚姻幸福的其中一种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得到对方的欣赏,也是幸福婚姻的保障。要有高于爱情的第一理想,找到更好的自己,才是爱情的出路,才是自己的出路。

      对女人来说,必不可少的素质并非美貌与风韵,而是能力,勇气以及把意志化为行动的魄力。女人的自信来自于奋斗之后的或大或小的成就。

      不去依靠谁,自然不用取悦谁。

      不用将生命的希望寄托给谁,也不用害怕苦心经营的幸福毁自于谁。

      不做别人人生的配角,全力实现自己的快乐。

      爱自己,生命才有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