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序:这篇文章完成于去年,文中所记则已经是前年的事情了。留下记录,就是为了翻看回味。现在和茶的关系还在愈加密切中,翻出来看,别有滋味。
把远方留在文字里,回忆是否会保留那抹简单的色彩?
今年春节过完后,出去走走的念头甚为强烈。心里想,此时游人少,机票便宜,出行最佳!但时间仍然是个问题。我喜欢行走,只是日常生活繁杂,通常只能掐灭那些任性游走的小心思,远方,似乎永远那么遥远。可这次我决定把可能的假期尽量撑大,把自己的期望尽量缩小,对折成一个现实的远方。
也许,明确坚定的愿望,会更容易实现吧。
去年年底,朋友M结束了在贵州某个偏僻山区医院的对口支援,回来后邀请朋友们赴家宴,做了一道酸汤鱼,令众人食指大动,之后连着好几天我一想起酸汤,口腔里的唾液就汩汩而出。也是去年年底前,朋友Y送给我几款茶样试饮,其中有贵定云雾茶试制红茶。喝茶时,我端详着小牛皮纸袋上书写的“贵定”字样,觉得贵州,贵阳,贵定,都离我太遥远!
很巧的,当我决定出行,又踌躇着往哪里走怎么走的时候,有次和Y聊起茶,他说贵阳朋友家有几千亩的有机茶园,还在山上养了羊,他把朋友发给他的茶园照片发给我,只见大片茶园笼罩在云雾间,甚为奇妙。我顺口就说,这么美,去那里看看吧。不料Y说,好啊!朋友正邀请他去呢,马上就是明前茶采摘时候了!茶和远方的完美结合!顿时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奔赴贵阳的行程就这样大致定了下来。真是因缘际会,远和近,原来只是一步之遥。
计划很顺利,两周后,我和Y、J三人行,从温州飞贵阳。当我坐在飞机上,望着舷窗外被夕阳镶上金边的云层时,突然觉得有些不太真实,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一句话:人就像鸟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就飞到别处去了。这是我年少时,我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那时候交通远没现在便利,我在外地求学,尽管只是乘汽车来回,但异地的距离感远比现在强,大概是觉得我在她身边时间比较少吧,总是不停的离开,我妈才有如此感叹。这句话一直印在我心里,远行时常会想起,仿佛有锤子不停敲打着那些字的痕迹,时间越久越深刻清晰。
同行的朋友J也和我有同样感受,第二天,她站在云雾镇的高山茶园眺望远处,由衷感叹着:贵州,贵阳,原来都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很远的呀,怎么现在就站在了这里!我不禁莞尔。此行贵阳,Y是组织联络者,我和J跟着来的,三人从未搭伴同行,一路走来却像是老伙计,大家都爱茶,又都是吃货,性情随意,步调很是和谐一致。
Y贵阳朋友单名一个凤字,我们就昵称她为“凤儿”。凤儿热情好客,晚上和老公一起来接机。因为Y曾透露我们爱吃酸汤鱼,凤儿就直接带我们去吃正宗凯里酸汤鱼。哈!不得了,一走进店门,酸汤味扑头盖脸,嘴巴里的口水差点满出来。原来,贵州人吃酸汤鱼是火锅的吃法,鱼料可以多选,鲶鱼为主,辅以江团和黄辣丁等,另外按自己喜好配些蔬菜,最绝的是,每人还会配一碗蘸酱。主人家先帮我们配了一种,看我们辣的下不了嘴,便又赶忙给我们另配了一种,结果更辣!算是领教了贵州人“怕不辣”的劲头!当晚,凤儿一家人太客气,点了满满一桌贵州特色小菜,有豆腐丸子、腊肉排骨、红糖糍粑、凉拌泽尔根、米豆腐等等,对我们仨来说,没有一样不新鲜没有一样不美味,尽管肚子早饱了,嘴巴却一直停不下来,结果吃的太撑,简直要走不动路了。
第二天,我们直奔茶山而去。天公作美,天气晴好。凤儿家的茶山在贵定县云雾镇,是贵定云雾贡茶的核心产区。云雾镇距离贵阳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大部分是高速,下了高速就是镇子。镇里刚好是集市,不太宽阔的街道两旁密密摆着摊,人来人往煞是热闹。贵定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街上所见果然大多是包着民族特色头巾,背着背篓的少数民族同胞。经过镇中心后,就是弯弯的山路了,山色越来越朗润清新,茶园原来越近了,我仿佛已经闻到了云雾茶鲜爽清新的香味。
同来茶山的还有凤儿一群贵阳的朋友,其中一个也是Y的朋友,我们唤她“俊”,真是人如其名,俊长的可俊了,皮肤白皙,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听说,她还是茶道高手,经常在各种茶活动中担纲茶艺表演。我和J忍不住打趣Y,朋友中多美女,艳福不浅哪!Y忙不迭说是托了“茶”的福,原来他们都是在评茶师资格考试培训时的同学。
午饭后,大家随着凤儿说说笑笑往茶山上走,我心里还真有点兴奋激动,虽然喝茶已经好几年了,可采茶,还是人生中头一次。凤儿给我们每人一个可以斜跨的小竹篓,用来装采摘下来的鲜叶。凤儿家在云雾镇的茶园有两大片,她带我们来的这片茶园树龄偏大,近几年比较野放。果然,往茶园的路上长了不少杂草,有些都被遮蔽的看不见了,但一直往高处走,依然可以感受到茶园曾经的繁盛,路旁间或种植着高大的四季桂,散发着甜蜜的芳香。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新鲜好奇,在茶园里走走看看,不时选个角度拍拍照,更像是来观光的。凤儿见状忍不住提醒我们:四两鲜叶做不了一两茶,而我们这群“生手”,恐怕一个下午每人都未必能采到四两哦!她这么一说,顿时把我们拉回到“采茶工”角色。
贵定云雾茶是中国历史上的绿茶名茶,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朝廷贡茶也有600多年了,是贵州省唯一、全国罕见的、既有史志记载又有碑文记载的贡茶。云雾茶制作通常经三炒三揉,搓团提毫,文火慢烘进行加工,成茶外观形如鱼钩,匀称美观,色泽嫩绿,背附一层细软白毛,气味芳香醇厚。因其茶芽浑身披毫的特征,也被称为雪芽。云雾茶茶青采摘大多选新生的一片嫩芽,或一芽一叶未展制成。对我这个纯粹的生手来说,啥叫嫩芽,啥叫一芽一叶都得从头学起。经过Y的指点,我才知道了大概。采茶时,我先找到茶芽,再小心翼翼捏着茶芽往上轻轻提起来,绝对不敢粗鲁的折断。Y说,如果将茶芽折下来,不但损伤了茶芽,还会给茶树留下伤痕,明年就长不出好芽了。一开始,我连找到茶芽都很费力。密密匝匝的茶树就在眼皮底下,但要辨别鲜嫩的芽叶,是讲究“眼力”的,我总是被披着高高的鲜绿叶子的茶树吸引,其实它们往往都是芽叶已经长开了的,没法采了。过了好一会,我总算学会找嫩芽了,但是因为心里急切,定不下神,一颗茶树采几片又移到另一颗茶树,典型的这树望着那树好,本来手就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采了半天,小竹篓的底都还没有铺满,不禁有点沮丧,我原以为采个小半篓没问题呢。
环顾四周,大家都埋头认真采摘,似乎是要比一比谁采的最多。此时,整座茶山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茶园里安安静静,偶尔有几声鸟鸣唱和,成片的茶芽透着碧绿的光亮,山顶高大树木投射下来的暗影随风不断变幻,每个人脸上隐约含着笑容,这一切,在那一瞬间仿佛定格成了一幅画,印刻进了我的脑海。但时光在指间飞逝,西边的太阳已经慢慢斜落,山上特有的凉意开始袭来,我把脱下来的外套重新穿上,猛然觉得腰背已经酸胀不堪了,采茶可真是不容易啊!
眼看暮色四起,凤儿喊我们下山。看着刚铺满篓底的茶叶我心里有些惭愧,但一想到这是第一次亲手采摘的鲜叶,又觉得欢欣满足。我们随凤儿一起去了她们家的收茶站。收茶站设在她家另一片茶园的山腰。好多采茶工正排队等着称茶青,看装束她们大部分是当地少数民族妇女,有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是乘周末随母亲来赚点零花钱的,别看她们年龄小,可完全算的上是“熟练工”了,腰上的竹篓已经装满了匀整的茶芽。听凤儿介绍,茶工中也有部分是从外地招来的,一天工钱100块,包吃住。她说,现在熟练采茶工越来越不好找了。因凤儿还要忙着招呼其它事情,凤儿老公便热情邀请我们去山上茶园转转。这片茶园非常齐整,茶树也有些年份了,差不多到我脖子高。一行行青翠的茶树环绕着山,一直绵延到山顶看不见的地方。往山顶去的主干路两旁种了高大乔木树,像是两边茶树的首领。我一口气攀到高处,J则直呼走不动了,只停在山腰饱览美景,不停拍照。俯瞰山下,只见暮色苍茫中湖山相映,远处峰峦逶迤绵延。凡是种出好茶的地方,风景总是不错,做茶之人虽然辛苦,时常身处如此美景中,是否也觉得很幸福呢?
晚餐后,凤儿贵阳的朋友都回去了,我们仨坚持留下来参观制茶,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亲手制作我们下午亲手采摘的茶叶哦!一想到等会还能亲手炒茶,我的心里又开始有些小激动。
夜晚的茶山非常安静,微有寒意。凤儿带我们到了她称为“老厂”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白天来过,但只是坐在前面一排的房间喝茶,想不到制茶厂就在后院。院子里灯光昏暗,一走进去,立即感到一种古老沧桑,似曾相识,好像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乡镇公社的况味,是我小时候常常玩闹的地方。院子里高大的树木显现着漆黑的轮廓,往台阶上走,感受到脚下厚重的落叶,不禁后悔白天没有转过来看看。台阶上去,就到了制茶车间,灯光也并不太亮堂,仿佛笼罩着一层年代久远的氤氲。车间分成里外两间,杀青在里面,干燥定形在外面,比我想象的简单许多。凤儿告诉我们,这个“老厂”已经好久没有用了,但是前几天在“新厂”做出来的茶都不是很好,因为那里的杀青机不行,今天是特意改到这里来试试。看来,我们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不然,就见识不到这么有历史感的地方喽。
杀青车间里茶工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杀青是绿茶制作的最关键工序,也最讲究技艺。看着这样的杀青场景,才发现我刚才的想像又过于简单了。听Y的介绍,这里所用的杀青机是80滚筒杀青机,另外配备了一台风筛机。只见嵌在墙里的滚筒正在不停转动,茶叶不停从筒口甩出来,紧挨着筒口的地上,叠放着几个圆簸箕,上面已经铺满了茶叶。三四个茶工正在紧张工作,一个负责迅速将簸箕上的茶叶撩起来,放进边上的风筛机机斗里;一个负责管理风筛机,风筛机的作用是风凉茶叶并对茶叶进行筛选;还有两个负责迅速将筛出来的好茶叶挪到边上进一步摊凉回软。几个人的工作忙而不乱,一气呵成。我正看的入神,听见J在喊我,仔细一看,她并没在房间里,原来她在隔壁,那里是滚筒的另一头,也是茶叶投入口。我马上跑过去,见一个茶工正不断往入口处投茶,我也依样画葫芦捧着茶叶靠近入口,滚筒的吸力强劲,立刻将我手里的茶叶悉数吸进筒里去了,真令人惊叹。不一会儿,J又在外面发现了“新大陆”,那也是杀青体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外墙两个烧的正旺的灶口,正是这两个灶口提供了杀青滚筒的热量。有两个年轻的工人正不停往里添柴禾,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脸,看见他们脸上不经意涂抹的炭黑,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他们说,等下杀青结束,灶里的余火可以用来烤点番薯土豆,听的我们流口水。但是后来,我们仨急匆匆去了“新厂”,也没顾得上吃热腾腾香喷喷的烤土豆,为这个,J回家途中还念叨了好几次,觉得特别遗憾,真是吃货本色!
杀青之后是摊凉回软,最后是干燥和做形。因为“老厂”的干燥做形机器出了点故障,我们又移师“新厂”。新厂区的车间宽敞亮堂的多,车间的蔑席上铺满了茶青,另外还摆着不少摊满茶叶的簸箕。听凤儿说,这些都是今天采来的鲜叶,今晚都必须要做成茶叶,这个季节,茶厂基本上都是白天黑夜连轴转不眠不休的。干燥做形机的形状介于漏斗和锅之间,通过插电加热,搓团出毫和干燥定形的工序就是在这个机器上完成的。一个茶工一台机器,过程中需要不停两手抓起茶叶揉搓,有经验的师傅最精当的地方就是手上的劲道要恰到好处,其次就是对温度的掌控了。我们三个人围着机器看的起劲,忍不住也照着师傅们的手法学着做,师傅们并不反对,只是笑呵呵的说,等下,你们都会成白毛女的!凤儿解释说,茶叶的毫毛在制作过程中会不断飞出,附着在人的头发眉毛脸上衣服上,我们没戴帽子,真的会成“白毛女”哦!还真是有趣咧!可是,不等我们变成“白毛女”,茶工们却已经一个个都成了“白眉大侠”啦!其中一个最年轻的师傅看上去最可爱,眉毛挂满毫毛不说,睫毛上也挂满了,扑闪扑闪的露出细缝里的黑眼睛,我们都看着他笑,笑的他很不好意思,可是因为脸上都是白毫,是否笑红了脸也看不出来喽!说笑之间,师傅们手里丝毫不停歇,贵定云雾特有的熟芝麻香飘扬在鼻底,未喝已令人齿颊生津。不多会儿,师傅们的第一锅茶纷纷出炉,我分别尝了尝干茶,味道居然都不一样呢!或许,手工做茶的趣味正是在此吧!同样的茶青,不但不同的师傅做出不同味道,同一个师傅在不同时间做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当然,通常经验丰富的师傅做出来的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年轻的师傅,如果肯钻研的,也会做出好茶,但不管是谁,毛毛糙糙是肯定做不出好茶的。我不由感叹,做茶,实在是不易啊!
因为一心惦记着自己做茶,午夜时分,我们三人告别还在“奋战”的“白眉大侠”们,跟随凤儿去镇子里找合适的可以炒茶的茶农家庭。凤儿说,镇子里有很多家庭茶作坊,有些规模还不小嘞!但是现在直接用炒锅炒茶的少了,大多用上了机器,或者像她家这样半手工做,因为炒锅炒茶完全靠技艺,不是熟练师傅肯定出不了好茶,而机器操作就简单多了,茶的品质也有基本保障。我不禁有点担心找不到可以炒茶的人家。车终于停在了一户人家门口,户主是个笑呵呵的大叔,显然和凤儿家关系不错,很热情招呼我们,听说我们要炒茶,爽快的说,今天白天他们家炒过茶,有几口锅还有余温,他可以帮我们再生火,我们不禁欢呼,终于可以实现愿望啦!
我们跟着大叔到了二楼,穿过一个屋顶,一排齐刷刷的大铁锅就呈现在眼前,它们个挨个嵌在长长的水泥灶台里,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就在大叔帮我们生火的时间里,雨点猛然砸了下来,屋顶上一阵噼里啪啦,我们几个人一时间都沉默了。深夜里,在远离家乡的贵定,在一个并不熟识的茶农家里,在雨声里,我们因为茶聚在一起。人生中有各种值得珍藏的相聚时刻,这一刻,也让我们共同珍藏吧!或许,茶的另一种意义正在于此吧!没等我再多瞎想,Y已经在喊我了:快来,一起炒茶啦!好吧,超级菜鸟炒茶工上场了!大叔给我们两双白色的棉纱厚手套,嘿嘿!我说呢,刚刚心里就在嘀咕,我的“嫩”手掌怎么受得了烫铁锅呢!原来是有装备的啊!我们三个人里面,我和J都戏称Y为“师傅”,他是评茶师,跑过不少茶山,炒茶也不是第一次了,自然他先给我们做示范,我和J像两个小学生似的垂手屏气在边上看。只见Y按、提、扬、转,周而复始,动作甚为流畅。我和J跃跃欲试。终于轮到我了,按捺着一丝忐忑,默念着手法要领,弯腰开始人生中第一次炒茶,可是手却变得异常生硬,按的时候怕按重了,往上提的时候又怕甩出去了,转也转的别扭,没有一个动作是顺心遂意的,极其笨拙的样子,就那么几分钟已经狼狈不堪了,心想,如果这么点茶被我炒坏了就糟糕了,我们可就一点纪念的都留不下来了,于是赶紧收手,还是让“师傅”来比较靠谱一些!原本就觉得炒茶是一件难度系数极高的技术活,如此体验一番,就更觉得是如此了。等我们做完茶,再从云雾回到贵阳,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了。回贵阳的路上,我们仨都累的昏昏入睡,凤儿的精神居然还不错,虽然她已经连续几个通宵了,她说,在茶季,他们的常态就是这样,已经习惯了。我心里不由又一次感叹,好茶,实在是来之不易啊!
第三天,我们在贵阳茶城转了转,凤儿家在茶城也有店铺,我们又蹭喝了不少好茶。午后,俊和她老公热情邀请我们去青岩古镇玩了一趟,晚餐又让我们大饱口福,状元蹄,豆腐圆子,米豆腐,糕粑稀饭,玫瑰冰粉,鸡辣角……满满一桌子都快放不下为止!俊居然还想送给我们每人一大罐鸡辣角,被我们死活给劝住了。俊是很有贵阳女人特点的,热情泼辣,有些不管不顾的洒脱,要说服她还真不容易哈。我们和俊说,贵阳有这么多好吃的,我们一准要常常来,不着急带回去的。其实,很多地方美食只有在当地才会吃出最地道的感觉。而味觉记忆里所包含的风景和人情记忆,又会使美味变的更加浓郁。我常常感到,在美味入口的那一瞬间,所有曾经的画面都会一一展开鲜活无比。茶,也是如此吧!而美味如酸汤鱼和云雾茶,则是一朝入口,便成终身牵挂。贵州,岂有不再去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