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

          我对书,只是喜歡

前几天,在微信群里大家聊到了‘新冠后遗症’,有人说自己是比以前食欲大增,总是想吃,有人说总是泛困,比之前嗜睡,有人则说正好相反,失眠、没有胃口,也有人说记忆力减退了的,我说:我是总想买书。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

不过,在这不到两个月间,我确实不觉已买了厚厚薄薄四十多夲书。

这是多年来首次集中买这么多。自己也知道,在短期内看不过来这些书,并且有些也未必看得懂。但冷静想过之后,却并不觉得这是非理性行为。

一直以来,总愿意给自己贴上爱读书的标签。内心也确实想能与书接近,逢休息日或过年假期,新华书店是必去的,在高大的书架甬道间转转,看看五颜六色的书和在看书选书的人,很享受那种安静的氛圍。

自己也四处翻翻或买一两夲。看着橱窗外纷繁的街景,熙攘的行人、车流,相比窗内的安静,感到很是惬意。

愿意把自己归于小众,觉得彼时自己离读书人更近。

一直想能成为个读书人,但始終没有。

与真正读書的人相比,我的阅读量少的可怜,和大多数并不买或不读书的人相差无几。

但我仍一直想能成为个读书人。

我之于喜欢书的情结,可能类似于女性相之于衣服,是指那种身材并不优秀的女性,有些衣裙于她的内外条件可能并不适合,其不足以如模特那样诠釋出服装的美及个人气质,但爱美的天性,使她丝毫不少拥有它的欲望。

于我买来的这些书,并不能全部装进大脑,和转化成知识和能量。但却终是有种莫名的喜歡。

每当翻看一夲书时,会怕碰损了边角、不愿使书页留下折痕、使封皮沾了污渍,甚至要先洗一洗手,在桌面上铺块布巾。

有的就是单纯那喜欢那精致的装帧、五颜六色的封面图案设计、参差不齐的开夲。当看着柔和的光线披在摆在桌柜上那高高矮矮的一排,如一队着了新装等待受阅的士兵;又如儿童的眼中新买到的奥特曼或芭比娃娃。

我的这种心理,可能源于少年时因书籍匮乏而生的逆反,类似于一个挨过饿的人,内心留下了饥饿阴影,对食物的那种珍爱和贪婪。

在从小学到我去当兵前,我读过的课外书是个位数。

上小学时,上初中的姐姐借回家两次书。书的四角都已磨成了孤形,前后都缺了页。一夲是冯德英《苦菜花》,纸页泛了暗黄色,一夲是已不记得作者名字的《海岛女民兵》。

每次借回来,姐姐都需两三天内就还给同学,便连夜趴在油灯下囫囵㖔枣地看完,那里面的字还认不全,我那时可能八九岁。那时期,再看过的书,就是在别人家看了几夲小人书。

等到上初中时,一个叫姜静云的老師做我們的班主任。那是个皮肤白晰、个子细高挑的漂亮下乡女知青,听说她是嫁给了夲地的一个青年,知青返城市没有回去。她是全校师生中唯一讲普通话,唯一穿皮鞋、冬天穿城市人才有的呢子外套大衣的人。

从大城市来的人有新奇想法,虽然她是教数学,却筹化了一个班图书馆,就是让夲班同学自愿者每人筹一元钱(也可能是八毛),她去城市里购來一部分图书,加上她自己的书,放在她的宿舍,就成了一个小小图书馆。她给我们每个人手写了一张借书卡,班里的同学在星期六下午最后两节课统一借阅。

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那在当时真是轰动了全校,让十多个班级的同學羡慕不已。

大抵好的事情的光景总不会太长吧,大约是过了半年,好像是我看完了三四夲书之后,不知为什么,姜静云老师要走了,终于要回她的城市去。

牵扯到我們学生的最具体事是分书,分书的方案是原则上每人选自己喜歡的,每人一夲。

我当时曾借阅过的书,一夲是浩然写的《金光大道》,厚厚的一大夲,写的是社會主义农村大好形势,类似于那个时代的样板戏原著,用现今的话说就是高伟正。另一夲是巴金先生的《憩园》,内容已完全淡忘了,薄薄的一册,灰蓝色的封面却至今印象尤存。

两夲书都曾带回过家看,要分书了,需要问母親要那夲,母親说当然要那厚的。她这个逻輯,就像邻居二婶去供销社给孩子买鞋,同样的钱要大的。二婶的算计是,鞋大可以装下更大的脚,母親的算计是书厚里面的字多。

而我其实喜歡那夲《憩园》,喜歡里面那些灵动的句子、故事中那种如蓝色封面般淡淡的忧傷笔调。

但是最后仍是带回家了那夲《金光大道》。

在后来的几年里,它成了我的唯一藏书。仿照老师的那个小图书馆的摆书方式,把它放在睡觉的土炕上方的搁台上。每逢星期天,我都会拿下来看。它是那样的孤独伶伶地靠在狭长搁台的一边,傍边堆着母亲用的日常杂物,我尽力把那些杂物推开一点,给它腾出一块空间。我一直希望能再增加几夲,那怕是一夲。像现在的小朋友想玩具箱中再多件玩俱一样。但除了后来多了两三夲半旧的小人书,却再也没有。

到上高中时,已进入了八十年代,一天午饭后,我去学校附近的供销社玩,在玻璃货柜里竟看到一夲书,后来知道它叫杂志,是《柳泉》杂志的创刊号,16开夲,厚厚的一册。向售货员问了价钱,是两元。

我只能看到彩色的封面,却看不到内页,它像一件似曾相识的异物那样吸引着我,我知道那里面有我喜欢看的文字,有未曾见过的别样世界,我想它能属于我,比过年想穿新衣服、吃肉还想。

当时就决定要冒险回家骗钱买下它。怕被别人买走,对售货员说给我留着。

庆幸的是,几天后并没有人买走它,它属于了我。

至今都记得那杂志的封面和封底,是水彩画,还和一个同学用红蓝笔临摹过,模糊记忆中还记得有些故事的内容。

当时的那个兴奋啊。我原是班里最不起眼的人受到了众人关注,因为大家要借书看。书在班里一个传一个借了个遍,等传回来时,书已面目全非,虽然痛惜,却也无奈。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又看了两三遍之后,渴望能读到第二期。

便隔三差五的到供销社去看,希望能等到第二期出现,但没有,他們好像是不知从什么渠道偶然进了那期杂志,再没有后续。

事实上那夲书我买时就已不是崭新了。

在书的扉页找到了杂志社的地址,便按照地址寄了封信,写了很多热爱书赞美书的学生语言;在信纸中夹着钱,因為不知道需要多少,为确保无误,便夹了四元。

过了可能是二十多天,老师叫我去办公室取邮件。是一个大的牛皮纸包,落款是大红的印刷字:柳泉杂志出版社缄。

在那个年代,我们学生连收到封信的都很少,每个人的世界都封闭在家和学校范围,与外面的世界是隔绝的。这样一封来之省城济南的邮包,再次令全部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似乎连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

纸袋里装了两夲《柳泉》第二期,令我更欣忭的是还有一页编辑手写的回信,大意是,书是两元一夲,现寄两夲,以后不要通过杂志社购书,尤其不要信中夹寄现金,让我每年十月底从当地邮电局订阅,以及感谢我对杂志的喜歡和鼓励我好好学习云云。

一年多以后,我当了兵去到云南边境的大山深处,再也没有看到《柳泉》三期及以后,再以后到以后,我加入了娶妻生子大军。

为了生活去奔波,此去经年,再也没有分出一点精力去看书。有时也去书店买几夲书,试图重拾读文字的趣味享受,但疲惫的心身所致,往往翻不了几页便昏昏欲睡,装满着世俗繁杂的大脑再也塞不进那些文字。

而当年油灯下曾读过的那夲缺页的《苦菜花》、那个老师桌柜上的小小图书馆、搁台上那夲孤伶伶的《金光大道》、那夲《柳泉》一期,却在我心里,执拗地埋了一颗恋爱书的种子,虽不曾萌芽,散枝开叶,却终不肯息灭。

今天,电子书浩瀚如海,信手点进一个读书平台,就可搜到自己知道的书;纸质书如山,物流甚至可朝发夕至。印刷质量和装帧精美也非昔日的书可比,且物美价廉。

而喜歡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是个最好的读书时代。也是最差的读书时代。

可供人们精神消遣的东西太多,电脑和手机普及,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信息,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音像视频狂轰乱炸,无时不挑动着一颗颗不甘寂寞的心,使人欲离网而不能。

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頻或音响畅听,就可科普完一夲书的框架,舒适方便又快捷。书已难入人心占一席之地,人们甚至不愿意耐心地去读、去理解一段长的文字。

当年的《柳泉》杂志同许多文学刊物一样,多年前已在时代大潮挤压下停刊。三年前,我通过孔网旧书摊,竟然淘到了当年曾拥有的《柳泉》一二期。书到了的时候,拆快递包时我是怀着一颗失而复得之心,看着那两夲七八成新书的封面,似曾相识,翻开读里面的内容,却再没有当年那种纯粹欣喜和对文字的饥渴感,甚至感觉一些文章平平。我知道,我已不会再渴望读三册四册了。

它留给我的只是个执著的念想,但却如同少年之初恋般执著、珍贵。

书是需要静下心方可读的,而无法静下来的人太多。我也一样。

而人,离不开一疏一饭养活肉身,确乎亦需一书一卷时而滋养温润心灵。

“或许是在某个大雪漫天,周遭恍若隔绝世事般静谧的寂寥冬夜;也或许是在某个一觉醒来,耳边蝉鸣聒噪而百无聊赖的夏日午后;又或许是在某个如同趴在玻璃窗上的蝇虫,只觉眼前一派阳光灿烂却死活觅不到出路的焦虑时刻……,这个时候,我们手边需要那么一本真正能使自己安静、能为之怦然心动的书……。

岁月如流,忆往昔,书我虽不曾多读,也终受益良多。书之于我,内中没有黄金屋,没有颜如玉,有得似乎是补缺。

闲暇间蜷于陋室一隅,一册闲翻,可拒外界喧阗,抵功利诱惑,弥物不足之憾,可慰己风尘,可对他之无理和不堪相轻一笑。

年岁渐增,心渐趋于平静,渐又找到了品味文字的独有感觉。虽难如少年时那般热忱和饥渴,难如从前把一夲书一气看完,难前后连贯起來记住,甚至前看后忘。有时睡前想看一会书,无奈看不完一章便覺大脑已累。而只读三五页,思绪一样可在断续的文字间畅游,能走进宇宙深处飘游惊叹,能去到远古猜想先祖的诞生,能观光人类文明演变的进程,能走进古人世界与之神交,能与作者一同喜怒哀乐……。

更能为入睡备一份宁静,使窗外月明风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手书店 这不正常的恋爱就是一场精神病,挺过来不容易,可能就陷在哪儿了!大庆神色凝重的说。 如果只是交配繁衍,平时...
    胖华阅读 138评论 0 0
  • 《花儿与少年》 音乐里的故事50 混声合唱《 花儿与少年》(青海民歌)国家大剧院: https://haokan....
    彭求实阅读 1,136评论 0 1
  • 《春》 从柳色里最先嗅到春的气息。几日不见柳,柳姑娘已变了模样,冬日,她灰褐色的...
    莫语姑娘阅读 109评论 0 0
  • 2022年3月22日 农历二月一日(闰二月) 星期三天气:雨 今天,阴雨绵绵;今天,心情舒畅;今天,逞一时口舌之快...
    暖暖777阅读 202评论 0 1
  • 职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咱们聊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叫做“窄化效应”以及高手应对业务骨干离职的办法。 “窄化效...
    书童寒不冷阅读 4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