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我永远的痛

    高考之于我已经过去了39年,不知为何,高考的痛却一直伴随我,至今都无法释怀。甚至在今年路过高考的考点,还有那种紧张感出现,我深深理解高考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这一天,而这一天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走向。

    我参加高考是在1986年,我所在的高中是城市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一中。我是我通过全市统一考试考进来的,我们学校400多名学生只考进来9人,我排名第三,我至今记得分数是599分,也是我至今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我甚至还记得当时爸爸告诉我分数时高兴的样子和同学、邻居投来羡慕的目光,要知道那个年代进入一中即意味全市的尖子生都集中在一起,也就意味着进入大学没有问题了,当时我校的升学率90%以上,而且是包分配的,现在想想也真是幸运。

    当时我们学年只有四个班级,三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学校只有一个教学楼。不像现在的一中一学年将近30个班,分成三个校区。也没有学费,没有课后补习班,没有网络、没有电话,全凭上课的理解力和课后的勤奋,亦或者辅导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哥哥、姐姐比我大很多,都在上班,没有人能够辅导我。我也没有辅导书,回家做卷子遇到不会的题,只能靠自己冥思苦想,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帮助你,我所能掌控的只有勤奋了。

    我从小就自尊心极强。由于母亲有病需要人照顾,我比同龄的孩子上学晚了一年,这也是导致我压力原因之一,我认为自己比别的同学大一岁,如果学习不好就太丢人了。我从上小学起就几乎是班级的第一名,小学、初中的每次分班,我都是尖子班的学生。我的目标就是排第一,即使是排第二名我都得哭一场,而且无论做什么事我也都抱着争第一的心态。所以这种自我的压力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大学之前的学生时代。

    可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能来一中的都是各个学校的尖子生,所以考入一中时的骄傲感立刻被自卑感所替代,因为我即使再努力,也考不到第一名了,始终是班级十名左右。所以每一次的考试,排名都成为我的精神压力。三年的高中生活,刚好的青春的年华,可我没有丝毫青春该有的样子,心里总像有一块石头压着似的高兴不起来。我知道高考与我就是我的未来,考不上大学就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未来,那就是我当时的想法。爸爸为了刺激我的学习动力,对我说如果当年考不上,就不会供你重读了,这给我的压力就更大了,我知道以我的家庭是没有人能帮我的,我只有高考一条改变命运的路。

    我的这种压力之弦终于在高考时彻底的崩断了。我迎来了高考,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挫败。

    高考时其他的科目记得不清了,只是作文感觉词不达意的写完,其实作文是我平时的强项的。接着是估分和报考环节,当时家里没有人能帮我,全靠我一个人完成,这完全是超出我的能力范围的事。我记得我的报考学校只填到二本本科,大专的学校一个未填,因为当时不管是我,也是我们所有的同学,没有人觉着考不上本科。当我拿着填好的志愿到学校,刚好遇到了我的历史老师,我是历史课代表,老师看了我报考的学校,就说专科咋未填一个,我说不知道填啥,他就帮我填了一个金融类的大专学校,我当时都不记得是啥学校。但就是这随意的一笔,竞改变了我的命运走向。

      成绩出来了,与预估分数差相差很多,估计是作文写跑题了,刚刚过了本科线,这与我的初考成绩相差120分,简直是“超常发挥”,就连平时的成绩都不如,那可是决定一生命运的时刻,我确给出了从没有过的最差的答案。这个结果不光是让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甚至都对不起我三年来付出的勤奋。本科学校报高了成了必然,结果可想而知了。接下来就是一个人以泪洗面日子的开始。高考过后的放松、同学毕业时的聚会和不舍的情感及被录取时的兴奋和释然等等高考时正常的人生的体验,在我都没有。我有的就是一个人的失落、失望和不干,尤其是就连平时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更让我极度的自卑。在家痛苦的日子,我只有一个念头,再也不想重读了。即使书本我都不想再看一眼;即使是专科我也认了。就这样我是带着极度的挫败感和不干、以本科的分数进入了一个专科的金融学校,即使这所学校是比较著名的,也是专科里最好的学校。

    一直以学习成绩为骄傲的我,第一次尝到挫败的滋味,这滋味偏偏是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体验。结果就是历史老师随意的一笔,改变了我的命运轨迹。如果没有老师,我就会面临没有学校录取的结局,真得感谢我的历史老师,他不知道这对一个高考无助的孩子有多么的重要,他是以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了我,也我让我终生难忘。

    尽管高考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高考之痛确依然还在,它已经深深的刻在潜意识里了。如今已经年过半百的人,做梦还时常梦见:要高考了,自己还没有复习完;或者上课铃声都响了,自己确找不到教室;或者到八点了,自己还未到学校等等焦虑的梦出现。可见高考对我的影响之深远简直无法想象的强大,人生的第一次挫败记忆是如此的深刻。

    因为我的高考之痛,让我更加理解学生时期的女儿,我并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补习班随她需要,没有强加;兴趣爱好随她心愿选择,也没有强迫。女儿没有像我一样度过高考期。就连高考的三天,都没有看到她的紧张感,我是害怕她像我一样重蹈覆辙。这种感觉只有自己深刻体验过高考的家长,才会有的情感。就连看到身边的人对孩子给予的重重压力,我都特别理解孩子的心情。

    尽管我没有给孩子压力,并不等于孩子的高考我没有压力。至今给孩子报考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一样,并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估分报考;成绩出来时紧张等待的夜晚;报考时的举棋不定,生怕浪费了孩子的分数,辜负了孩子的努力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以及等待录取通知时无数个忐忑不安、不眠的日日夜夜;接到入取通知书时的释然等等感受,那高考过后的压力全在家长身上的感觉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真的不想再次体验。我深深理解一个孩子在人生关键时刻无人帮助的那种孤独感、无助感。我想女儿的梦里应该不会有像我一样的焦虑吧!

    现在想想我是一个在学习上用力过猛,过犹不及的典型案例。我的挫败不在不努力上,恰恰是过于努力。人毕竟不是机器,需要适度的紧张和适度的放松,也就是要张弛有度,最重要的是心情舒畅。看似娱乐浪费了时间,其实是恰恰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只是我当时不知道而已!

    高考失利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插曲,尽管是失去亦是得到。人生无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轻松面对每个年龄段生活给予的一切,幸福也罢、痛苦也罢、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自己尽力就好,结果是否如己所愿都不重要。

      你可以允许自己当时的无知、懦弱、甚至失败,允许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每朵花的花期都不同,何必都要争做牡丹呢。但一定要记住不努力不及,过犹不及的道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