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上期)前面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人生路上、极易影响我们人生高度的四个坎,下面,我们接着给大家介绍另外两个坎。
五、做事粗枝大叶。
天下事,历来成于精细,败在大意。
30年代初,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
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
不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使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最后冯阎联军处处陷入被动,导致联合作战的失败。于是,后人戏称这场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
六、不注意总结提高。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
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非常重视并善于总结的。
被后人誉为近代史上第一个文武全才式的人物曾国藩,对当时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军事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剿灭了太平军。
但就是这样一位最终剿灭了太平军的总指挥,在前期对阵太平军时,可以说是屡战屡败,有几次甚至都到了要跳湖自杀的地步。
不过这位常败将军虽然屡战屡败,但却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总结和反思。
每一次与太平军作战失利后,他都要一个人闭门分析失利原因,研究和制定新的战术。
“久病成医”。在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后,他慢慢总结发现了太平军的优势是擅长冲锋,打起肉搏战来毫不手软,经常是冒着枪林弹雨向清军发起冲锋,逼对方打白刃战。在这一方面清军和他的湘军都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所以屡战屡败。
于是,他总结发明了“结硬寨,打呆仗”六字新战术,就是再与太平军作战时,湘军都要提前挖战壕,修碉堡,然后湘军就可以手持火器借碉堡和战壕的掩护,对蜂拥而至的太平军进行疯狂绞杀了……
太平军善打冲锋、攻击力强的优势从此在湘军面前,英雄再无用武之地了。
结局自然也就不难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