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下的几名员工正在连夜为公司副总的视察做准备,你负责接待副总,届时其他成员会向副总介绍你们工厂在生产流程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大家对最近做出的一些改善感到很自豪,因此不惜连夜加班完成最后的一些细节工作。
没想到的是,在来这里之前,公司副总给你来了一个措手不及。她提出了一项方案,而你认为这个方案不但会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可能让公司失去最大的客户。由于只有一个小时陪领导,你决定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到工厂视察。显然,这次谈话决定着工厂未来的发展。幸运的是,你成功说服了副总调整了先前制订的方案;不幸的是,你忘记了通知已经忙了一个晚上的员工。
送走领导后,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你碰到了自己的下属。带着一脸疲倦和失望,他们对你的做法感到非常愤怒。既没有视察也没有通知,现在你竟然连一句解释都没有就想溜之大吉,他们怎么会不感到气愤?
天啊!
于是,你们的对话开始失控了:“我们干了整整一个晚上,你居然连个照面也不打,也不发个短信说明情况,这算怎么回事?”
情绪开始激动,对话变成冲突,这些辛苦付出的员工显然非常气恼,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尽管你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可是,安全的对话气氛并没有得到恢复。为什么呢?原因是他们的攻击让你也感到不受尊重。于是,你们都在对话内容上纠缠不休,认为整个事件和工厂视察有关系。
“我必须在公司未来和工厂视察之间做出选择,我选择了公司未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这样做!”
这下子,你和员工们陷入了口水战,指责对方不尊重自己的感受。这种争吵显然于事无补,可是除此之外你又能怎么做呢?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和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