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文字,写给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你。
关注我,星标我,我们一起成长。
✨
我曾经总是把自己的情绪归结于别人——
“都是因为你,我才会这么生气!”“你如果没有做那件事,我会生气吗?!”
“啊,他说这种话真的太让我伤心了。”“我好难过,因为那件事。”
“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我肯定就不会这样了。”“都是因为那件事……”
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阴晴不定;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情绪。
直到最近,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变得理性,究其原因,才发现原来自己开始看到情绪背后的事实。
01
“真正让你生气的,从来都不是那件事。”
家里小朋友正值可怕的两岁阶段,什么都想抢着自己做,一次尝试着自己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杯弄倒了,水杯里的水顺势流到了桌上、地上,弄得到处都是,我一下没控制住,仰天长啸了一声:“啊!”小朋友随即吓得嚎啕大哭。
怀抱着哭泣的小朋友,我又心怀愧疚地自责:小朋友也不是故意的,我生这么大气有什么用?
可这件事又的的确确影响到了我的情绪,于是我向AI求助,“我该怎么办?”
AI为我详细地分析了整件事情,我才明白,原来让我如此生气的并非小朋友打翻一杯水,而是打翻这杯水之后连带的一系列收拾的麻烦。
这一整个分析过程,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之为“情绪ABC理论”。
A代表客观存在的事件,B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知,C则代表我们的情绪。
就像这件事里,小朋友打翻了一杯水,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地面和桌子被弄湿了,需要我去收拾,这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收拾让我觉得很烦躁,这是我的情绪。
但如果我换一个对这件事的看法,地面和桌子被弄湿了,我刚好可以让小朋友学会承担责任——自己收拾干净,那么我的情绪大概会是更有耐心的温和劝导。
可见,真正让我们产生情绪的从来都不是那件事情的发生,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看法和认知。
正如尼采所说:“这个世界不存在事实,只存在视角。”
是的,你所看到的世界皆由你的视角决定。
02
“你的视角,便是你的世界。”
有一首儿歌唱得很有意思,先唱:“天呐,天呐,今天好倒霉!”又唱:“还好,还好,事情没有变得更糟糕。”
是啊,再倒霉的一天,也一定有值得庆幸的地方。关键就在于你是盯着倒霉的事情,还是幸运的地方。
就好像在你很渴很渴的时候,手边刚好有一瓶水。你费尽力气把它拧开,却一不小心倾倒,撒了一大半的水。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好倒霉,还是真庆幸?
若是以前,我大概率会觉得倒霉。毕竟只有这么一瓶水,还倒掉了大半,真是倒霉透顶了。
然而现在,我想我只会觉得庆幸。还好没有全部倒光,不然一口水都没有了,真是太庆幸了。
你看,同样一件事,换一个视角,便会有全然不同的心情。
而如今遇到很多事,听到很多话,我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性——不再是被情绪脑主导第一反应,而是理性地分析事情或话语背后的逻辑和含义。
也因此,我收获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洽的自己。这个自己更少地内耗,也更少地焦虑,更多的自信,也更多的平和。
我爱这样情绪稳定的自己,也愿你能成为那个看清情绪背后的真相,成为情绪稳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