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生」的身份过一生

很多年前,在读庆山的《得未曾有》,里面有一段庆山和沙弥的对话让我记忆深刻,「我说,那就需要走出去吧,住在寺院里可能很难遇见。他说,这里也一样备受考验。

寺院如此,象牙塔里也如是。

我成长至今,才算的上是慢慢懂得了「成长」的涵义,对我而言,成长就是不断地对周遭万物的理解,对这不完美世间的宽容,以及对自我的和解。而成长是建立在对生命「感受」的预设之上的,如杨丽萍所说,「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露水怎么凝结。

感受这所谓的善与恶,感受美好与无意义,感受烦恼与雀跃,感受一切令你有所存在,感受这悲怆而浪漫的红尘。在感受的过程中,甚至在那一刻,你遗忘了将其归类于世俗界定的好或坏,你认同并理解了「存在」之存在的现实性,这才让你拥有了成长的机会,永远以「新生」的身份来面对生活,以「齐物」的姿态接近这最直观而深刻的生活,我想,这才是张爱玲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微言大义。

当我读大一的时候,班主任跟我们说,「作为大学生,应该培养一种精英意识,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审视,却比他人更加谦卑,肩负当代知识青年应有的责任与使命。」「站在更好的位置上审视」是极其容易的,没有什么事情比好为人师更为轻松了,而「比他人更加谦卑」却是我们在这象牙塔里最为考验的地方。

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优秀的人,通过「社交谎言」来给自己贴上各种归类于「优秀」的标签,而我想说的是,解构你身上所有的标签,解构那些你身上的「优秀」带给你的优越与我慢,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把自己放在一个生活的「新生」位置,对知识保持思考,保持敬畏。

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都是修炼的道场,越是烦恼,便越要超越,越是平静,越要充满智慧。在社交网络上我看见许多新闻与事件,我看到人们的反应我总是很感慨,「大部分人只有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大众价值观。」

很多人的思想是无意识地被集体主义所捆绑的,他们是失去自我思考的特性与独立性的,他们的喜好不是他们的喜好,而是大众的喜好。公众号火了,一群人纷纷申请公众号势必分这一杯羹,如同当年的榕树下一样,他们太想成为其中的受益人了,努力一文而红。摄影师火了,于是可能还是那一群人,凭借自己拥有摄影器材而纷纷自我标榜为摄影师在网上约拍。

他们是失落的,是遗忘初心的,我赞美因爱好而奋不顾身的前往,而批判失去自己方向的任意追逐。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受福柯所说的「话语」权力左右,但我们身处在这时代的洪潮里,是否应存那么一丝理性的反叛与怀疑精神,是否应有The Beatles 在Across the Universe中唱的「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的大义凌然。

严明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里写道,「纯纯地喜欢过一些东西,蠢蠢地努力过,一生矛盾,但始终没有变得复杂,我认定了这样的人生值得一活,可以无限接近诗句,无限接近美的皈依。」

我想,如何以新生的身份来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初学者修炼与成长的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疏影寒窗到歲餘,平生檢點怎相如。 一番經歷纔知事,十月心情懶讀書。 負氣也曾遭白眼,無才未可遇紅蕖。 殷勤西北東南...
    務卓阅读 313评论 0 1
  • 三、接口与API设计 15. 用前缀避免命名空间冲突 选择公司、应用程序、其一二之名作为类名的前缀,并在所有代码均...
    惜壤阅读 389评论 0 0
  • 前几天,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跑到了另一个城市,见了好久不见的大学好友。她也是我的大学室友,一起住了四年,彼此的脾...
    soltsolt阅读 476评论 0 1
  • 书籍:《非暴力沟通》 目的:掌握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 R阅读原文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 首先...
    星语月阅读 197评论 0 0